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黑龙江省乡村女法官入围“我最喜爱的好法官”
2017-03-10 17:08:03 来源:东北网  作者:奚萌萌 雷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10日讯(奚萌萌 记者 雷蕾)从鸡毛蒜皮的家庭矛盾,到家长里短的邻里纠纷,从上访多年的土地争议,到剑拔弩张的群体纠纷,无数的乡村小路留下了她奔波办案的足迹,多少个百姓家中闪现着她化解矛盾的忙碌身影。她就是黑龙江省巴彦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兴隆法庭庭长刘春荣。

刘春荣(左一)到农户家中进行庭前调解。

到村民家中开庭途中,刘春荣遇到熟识的村民,下车聊了两句。

  一名乡村女法官的日常

  3月8日上午8时,刘春荣准时来到法庭上班,随后换上法袍,为上午准备开庭审理的一起因家暴而引发的离婚纠纷做准备,案件庭审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在刘春荣的耐心释法下,案件得以圆满解决。顾不上喝一口水,她又马上换上工作服,回访一位赡养纠纷的老人,见到刘庭长后,老人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当了解到老人的儿女都尽了赡养义务后,刘春荣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上午11时,刘春荣回到法庭,拿出法律书籍,下午还有一起交通事故纠纷案件需要审理,她必须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

  送达、接待当事人、调解、开庭、撰写法律文书......这就是刘春荣每天的工作,但看着纷繁复杂的矛盾在自己这得到化解,刘春荣的内心很安慰。

刘春荣(左一)跟着村民到地里调解,希望夫妻双方能够和好如初。

刘春荣(左一)接待当事人来访咨询。

  挂着吊瓶开庭调解

  刘春荣所在的兴隆法庭年均受案460件以上,曾一度只有她一名办案法官。为了快结案、结好案,刘春荣贪黑起早,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加班加点地审理案件。2015年4月的一天,刘春荣因为过度劳累病倒了,医生让她在家休息治疗,但有一起土地纠纷案件,就定在当天开庭。原、被告双方本来是住了多年的老邻居,但因为耕种的土地相邻,为了一垄耕地而争执多年,甚至大打出手。派出所也处理过他们的纠纷,但都没有任何效果,两家甚至扬言不惜出人命也要争这垄地。

  考虑到如果延期开庭可能导致双方矛盾更加激化,刘春荣拒绝了书记员的好心劝阻,坚持正常开庭。庭审时,她一边挂着吊瓶一边组织庭审。在调解阶段,她耐心地向双方释明法律,并请来村委会主任一起做工作,从两家父辈就是好邻居,相处如一家人的角度,劝导双方各让一步。看到她因高烧而通红的脸,听着她因咳嗽而沙哑的声音,原、被告也不好意思了。他们说,刘庭长为我们这点事有病都顾不上治,挂着吊瓶为我们调解,我们再争这点东西真是对不起人家呀。看到他们在调解书上签字,昔日拿刀握棒的手握到了一起,两个“仇人”又变成了好邻居、好哥们,刘春荣欣慰地笑了。

刘春荣到矛盾发生地详细了解案情。

刘春荣开庭审理案件。

  大年夜上门调解纠纷

  2015年大年三十晚上,刘春荣正要给家人包饺子准备年夜饭,忽然接到了值班干警的电话,说法庭门口躺着一名老太太非要告自己的儿女,不给处理就不走。听到这个消息,她立即赶到法庭,表明身份后老人终于肯进屋说话。看着老人冻得哆哆嗦嗦,她立即让值班干警给老人倒上热水并买来吃的。老人已经82岁了,有四个儿女,都住在一个村,她在儿女家轮流生活。因为几个儿女都说她以前处事不公,把房子和土都分给其他儿女了,引发矛盾,这才导致她大年夜到法庭来起诉。

  了解情况后,刘春荣和值班干警立即开车带着老人来到了老人的大儿子家,并让他将其余三个子女叫来。在子女和老人都充分表达想法后,她对老人的子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特别是提起过去那么艰苦的岁月,老人一个人能养活他们四个儿女长大成人,而今天生活这么好了,为了争点家产,四个子女竟在大年夜让老人无家可归,孝心何在,良心何在。

  在刘春荣严肃的批评教育下,四个子女痛哭流涕,纷纷向老人下跪认错。刘春荣也当场让他们签订了赡养协议,一场家庭纠纷就此化解。从老人家出来时,已是午夜时分。

刘春荣每天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接待群众咨询。

庭审后详细了解当事人提出的问题。

  27年用法律维护正义

  刘春荣长期工作在基层人民法庭,27年如一日,她坚持办好案、快办案,每年承担着500余件案件的审理。多年来,她共审结案件4200余件,平均每天审理案件2.2件,案件调解撤诉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她所承办的案件连续多年在巴彦县法院审判人员中占位第一名。2011年以来,刘春荣有4年被评为全省法院百名“办案标兵”,并荣立个人3等功4次,2014年被评为全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全省法院“优秀法官”,2015年被评为全国法院先进个人,201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法官。目前,由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我最喜爱的好法官”推选活动正式启动。刘春荣成为33名候选人中唯一的黑龙江法官。

  “法庭是人民法院联系群众的窗口,也是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前沿阵地。穿上法袍,面对国徽,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需要我用法律的武器去维护权益,需要我用爱心去唤回家庭的温暖,我责无旁贷。”刘春荣说。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