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佳木斯
搜 索
白鹅曲项“循环链” 脱贫路上尽开颜
2017-03-20 10:36:40 来源:东北网-佳木斯日报  作者:石岱鑫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0日讯 “嘎嘎嘎……”晨光里,佳木斯市汤原县竹帘镇竹兴社区的鹅棚里,高博正在捡拾一枚枚鹅蛋,依靠养种鹅一家人实现脱贫的故事就是从这里传播出去,并带给身在贫困中的人们以希望。

  “去年是第一年尝试着养种鹅,同样养三个月,如果按照商品鹅出栏的话,咱这鹅的增重量比其他品种大多了,鹅雏的成活率达到80%至85%。去年出栏2000只,我养的鹅比一般鹅能多卖10元钱呢!”去年到外地考察后,高博引进了扬州的种鹅品种“三朵花”,一年的养殖见到效益,高博的热情更高了。

  生活总是在危难过后,予以人希望。高博今年37岁,之前做过生意,一次车祸后抑郁成疾。生活的重创使他对未来失去了方向,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村里养鹅的农户们搞得还不错,“搞养殖把技术学起来!”高博开始考虑养种鹅。

  “不是那次车祸我也不能养鹅,右半边身体不能吃力,我这也算是残疾人创业。老养殖户们都是养殖商品鹅,他们不愿意冒险去养种鹅。我想让利润空间更大,这才有了养种鹅的想法,没想到一试还成功了。”现在的的高博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养殖业就是个精心的活儿,经常住在鹅舍里,保护鹅雏正常成长。室温保持在30多摄氏度,随着室外温度的变化,平均每两三天降1摄氏度左右。”越来越专业的高博有着年轻人的开阔思维。

  “大多数人说不用喂得太久,我不这么认为。喂的周期越长,多张一斤肉要比粮食更值钱。淘汰的种鹅可以当商品鹅卖,比普通商品鹅斤两重还贵。去年我卖的商品鹅,每只效益能达到110元了,收益在5万元左右。虽然搞养殖才第二年,价格在高于其他人的同时,还供不应求呢!”高博的种鹅养得风生水起。

  眼看着种玉米的前景越来越不乐观,但在高博的鹅舍里,玉米的作用远超于以往。

  “我尝试着用一种新型绿色循环链式种养殖方法,就是种绿色玉米,鹅能在玉米地里放牧、吃草、吃玉米叶,种养两不耽误,每天能省一顿饲料钱。这样既节约饲料成本,还降低了生病机率,打算明年继续搞这种生态养殖。”高博指着厂房旁的一片空地告诉记者。

  高博的3000多平方米的厂房里,现在母鹅将近600只,公鹅100多只,力争达到公母鹅配比1∶5.5的比例,2000多只鹅年产蛋量至少能达到2万枚。本村的4户贫困户在厂房里打工。有一户就住在厂房里,每个月收入能达到2000元。

  “县里提倡种鹅养殖业,今年,政府给每个鹅棚补贴3000元,支持‘鹅玉’经济,我的两个大棚达到600多平方米。养鹅之初,镇政府领导就帮忙寻找鹅苗,考察到好的地方会带我去参观学习,贷款、防疫方面上更是帮助我协调联系,保证药品真实性,一步一步帮助我起步,现在把鹅放到网上卖,还指导我们如何运营。”高博始终心存感激之情。

  “明年,我打算在出栏量上达到1万只,在微信上自己做一些销售,准备把鹅蛋做一些包装样品盒,放到网上去卖。”在县乡镇各级政府部门的协调帮助下,高博已经把他的种鹅注册了“草旺鹅”商标,并且在县电子商务平台上做销售,全国各地的人都可以买到他的鹅产品。

  高博是竹帘镇扩大鹅养殖规模,推进“鹅玉”经济发展,精准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成功典型。

  竹帘镇党委副书记任志庆告诉记者,竹帘镇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中,以发展“种养”循环为重点,依托新发鹅养殖专业合作社,扩大大鹅养殖规模,推进“鹅玉”经济发展,全镇大鹅养殖数量争取增加到15万只。与此同时,还将在脱贫攻坚战中做到更加精准细致,依托大鹅养殖业,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带动贫困户通过养殖大鹅增收脱贫。

  记者短评

  精准扶贫要抓住特色产业

  习总书记讲“脱贫过程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我市在这场脱贫的战役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精准识别,到精准各自的特点、发展优势产业扶贫,成功地带动脱贫户走上了致富路。

  由不少脱贫农户身上可以看出,特色产业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不仅值得提倡,更值得思考。不受市场的限定,找准优势,打好基础,做出特色,打出品牌,让“小切口”商品经济在大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这是精准扶贫脱贫的一条可复制之路。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