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山金达利塑业出口到俄罗斯的鱼袋供不应求。记者王坤摄
黑龙江日报3月26日讯 来到密山,常务副市长陶然告诉记者,采访外向型经济企业你得去看看黑龙江金果公司,从订单农业到加工、销售已经形成了产业链,小小白瓜子出口赚外汇,以每年15%的销售额在增长,了不起。
寂静的厂房内,公司老总张忠厚和技术人员正在车间里调试设备。张忠厚是哈尔滨人,是个“老外贸”,当年在外贸行业工作时就与白瓜子打交道,后来,他开始创业,密山白瓜子的“江湖地位”吸引他把事业重心从哈尔滨搬到这里,他说,密山是白瓜子主产区,有百年以上的种植历史,因为皮薄肉厚品质优闻名。1999年,成立这个公司后,他每年都把设备投入提升科技创业含金量当成年终大事,现在厂子里色选机、漂洗机、烘干机、筛选机、破壳机、比重机、去石机、包装机、金属探测仪等,一系列先进的加工设备在同行中遥遥领先。不仅仅硬件拔尖,和外国人打交道深谙“用外国人的思维、作息时间来做生意”之道的他,总在调整着公司的发展思路,如今,密山白瓜子不仅香飘欧美和中东、非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去年,张忠厚终于拿下了一个俄罗斯大单,有了他的第一个俄罗斯“总代”。2016年,金果的进出口贸易额实现近2000万美元。目前在密山、林口等地有了自己的订单农业。
同样把生意做到俄罗斯的还有金达利塑业,在机器轰鸣的厂房里,总经理钱克桂告诉记者,作为从温州引进的企业,在密山已经“驻扎”了11年,不仅有了稳定的俄罗斯客户,经过发展,也成了省内规模最大的塑编生产企业之一,4条流水线可生产各种高质量的工业包装袋、鱼袋、大米袋等,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也建立了自己的办事处。2016年,该公司产值已经达到1.6亿,销售额1亿元。
红火的经贸给当地带来财源,边贸的人流物流则给发展增添了“人气儿”。坐在该市商务局局长李志超的办公室里,突然间一个短信打断了我们的采访,李局长抱歉地对我们说,这个短信必须得看。记者看到手机里,来自密山口岸办的短信里写道:“长丰入境俄团75人,大华入境俄团175人……截至今天各公司出入境货车累计9157.5吨。”李局长告诉记者,每天9时、17时,这个短信都会如约而至,报告密山口岸的互贸区、手拎包、过货量等情况。近两年来,密山市边贸实现井喷式地增长,尤其是去年,强化互市贸易区运营管理,口岸当日出入境人数最高达到1300余人,创下有史以来的记录。进境俄罗斯边民1.4万人次、生活用品8192吨。成功恢复停止8年的对俄“手拎包”业务,拉动口岸过客大幅增长,全年达到15万人次,是2015年的3.6倍。
密山市市长高运禄谈到,“龙江丝路带”建设为密山市的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加快沿边开发开放,全力打造商贸重市,密山不仅扶持金果等企业健康发展,全力引进域外加工型企业,打造进出口加工产业集群。2016年,密山市还引进了辽宁大济等企业开展俄罗斯石油及其化工产品进口,在特色专业口岸建设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同时,以建设对俄国际通道和进出口加工基地为引领,按照打造对俄粮食、石油及其化工产品进口和轻工产品出口特色专业口岸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深化对俄全方位互联互通,黑龙江东部较大的进出口加工基地和物流集散中心,成为该市未来发展的“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