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万亩蟹稻田 一网全监控
2017-04-28 10:32:57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高鑫 李民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4月28日讯 早春四月,天气乍暖还寒。清晨4时,记者坐上李富强的皮卡车,跟随他一路来到北安市东胜乡现代农业标准化水稻示范基地,在万亩蟹稻“种殖”基地,开始他一天的忙碌。

  “7年前第一次搞土地规模经营时只有500亩,这几年已经发展到3.8万亩,其中蟹田稻1万亩……”李富强向记者讲述着自己规模经营的故事。

  2010年,在城郊乡政府的帮助下,李富强贷款15万元,利用流转的500亩地淘到了他人生第一桶金,同时激发了他规模经营土地的信心。2012年,他组建了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总投资1300万元,共有200马力以上机车10台,大型联合收割机3台,播种机2台,整地机18台。

  有了这些“大家伙”,李富强再也不用为种地发愁了,他在土地规模经营上闯出了新天地。

  在北安市政府领导、城郊乡政府班子、北安农业部门的三方担保下,李富强贷款1700万元用于扩大土地规模经营。他突破传统的种植观念,在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土地经营效益上开动脑筋。适应市场需求,种植的德美亚玉米品种既高产经济效益又好;引进美国先进栽培技术,推广大垄双行玉米栽培技术;采取统一购种、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五统一”模式,仅此一项比农民分散经营亩成本就降低120多元。

  东胜乡现代农业标准化水稻示范基地是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旱改水”项目。有智能育秧大棚100栋和智能催芽车间、智能育秧车间各1栋,棚里秧苗浇水全部采用智能控制。可为5万亩水田提供优质种子、工厂化育秧、机械插播、机械收割等全程社会化服务。

  “只要用手机扫一下产品二维码,产品信息马上‘跳’出来了,可以看到蟹稻生长的全过程,实现农产品追溯,从稻苗生长再到餐桌有完整的产业链信息。”在物联网控制水稻种植系统面前,李富强指着大屏幕上的各分区告诉记者,物联网实现了对万亩蟹稻田全程监控。

  物联网凭借水田中设置传感器,每10分钟获取一次水位、水温、温度、湿度这4项信息,每1小时通过网络向云端存储一次数据。水稻农户可使用智能手机应用来确认水田的状况,高效率实施浇水等操作。另外,还可按照时间序列与过去比较,掌握苗情变化,为今后制定作业计划提供帮助。

  今年李富强计划种植水稻1.1万亩,其中一万亩为蟹田稻,投入3.3万斤蟹苗,通过立体生态生产,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蟹苗投放后,河蟹以水稻田间的害虫和虫卵为食,粪便和蜕掉的外壳还能作为水稻的肥料,增加了稻田有机质含量,促进水稻生长,而稻田又为河蟹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河蟹生长,健康绿色的循环生物链使米甜蟹香。李富强估算,今年仅稻田蟹的收入就可以达到近300万元。

  提到下一步的打算,李富强告诉记者,今后会以水稻种植为主,加大蟹稻田种植规模。目前正在筹措建设水稻加工项目,实现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市场布局,打响北安蟹田稻和稻田蟹品牌。

  来到望不到边际的水稻田间,李富强蹲下身子捧起一把黑土,他说:“这么好的黑土地,我一定要种出精品来!”

责任编辑: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