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8日讯 老树发新芽,旧貌换新颜。这句话正适合“富通空调”。这个“老字号”的装备制造企业,在过去的29年里,负债曾一度达到亿元。如今,通过改造升级,企业成功加入德系高档汽车配件供应体系。今后3年,企业还将投资1亿元新增2条SV装配线,2条SP/SC装配线,汽车空调机年产能将提升到300万台。
其实,“富通空调”牵手“德国大众”开拓国际市场,只是牡丹江“老字号”企业走新路的一个缩影。6月3日至5日,省委书记张庆伟在牡丹江调研时强调,牡丹江市要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发展特色高效精准农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旅游、金融、物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当前,我市正围绕省委书记在我市调研时的讲话精神,积极深入贯彻落实,大力推进“老字号”改造升级,助力牡丹江全面振兴发展。
技改升级走“先进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市工信委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实施技改企业的“事后奖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技改升级,让企业尝到了甜头。
“桦林佳通”扭亏为盈,将重庆30台套全钢轮胎生产线搬迁到牡丹江,并启动轮胎扩能项目,达产后可新增税收4600万元。
无独有偶。“首控石油”停产22个月后复产,新上汽(柴)油固定床吸附脱硫装置改造项目,提升了汽柴油产品品质,又开工建设年产50万吨重交道路沥青项目,649人重新上岗,企业走上了健康发展轨道。
技术改造仍在继续。为推动“老字号”提档升级,我市应用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对管理架构、生产工艺、营销方式进行全面改造,从供给端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对设备投资达到一定额度的投产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
引大联强走“发展路”
企业兴,则城市兴。“老字号”企业能否实现振兴,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和重要标志。牡丹江部分企业通过嫁接重组、股改上市等路径,已经步入了发展新阶段。
“友搏药业”借壳“九芝堂”实现主板上市,未来将相继开发新产品、新项目,力争2020年市值达到500亿元,10年内综合实力跨入全国制药业第一集团。
还有天合石油、林海华安、恒远药业、北味菌业在“新三板”,友邦生物、上田农业、丛名菌业、石油装备在上股交“Q板”,兰华化工、双盛食品等37户企业在哈尔滨股权市场纷纷挂牌。通过挂牌上市,企业实现了管理和效益“双提升”。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为了变“优势”为“效益”,我市将打好“绿色牌”,充分利用“全域绿色”优势,改造提升现有食品加工企业,引进国内外知名的食品企业与项目,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打好“资源牌”,引进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做足石墨、高岭土精深加工文章,实现效益最大化;打好“对俄牌”,充分利用俄远东地区矿产、粮食、电力、水产品资源,谋划深加工项目,积极开发俄罗斯市场。
坚定不移走“振兴路”
省委书记张庆伟对“三次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以省委书记张庆伟讲话精神为指引,牡丹江市将重点实施“百企技改升级计划”,积极推动红星乳业、友搏药业等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信息化改造,加快建设投资10亿元的首控石油重油加工、投资15亿元的牡丹江烟厂异地新建扩产、投资10亿元的金刚钻特种材料产业园等老企业裂变升级项目,推动一批医药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兼并重组。
创新改变生活。市工信委有关人士表示,将把创新驱动作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任务,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目前,牡丹江正全力推动企业创新,鼓励企业实施技术、产品、管理和品牌全面创新升级,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企业,以及“首台套”产品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除省里的奖励外,给予追加奖励。
改进老产品,生成新产品,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相信我市将走出一条变“老家底”为“新财源”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