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高温天惹祸医院门诊"发烧" 胃肠疾病患者增多
2017-06-28 07:35:00 来源:大庆网  作者:陈晓华 尤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6月28日讯 6月中旬以来,大庆市气温频创新高,有人调侃说,每天靠吹风扇、吃冷饮过日子。伴随着高温而来的,还有一些疾病。

  6月30日,晚报记者从大庆市多家医院了解到,儿童感冒、腹泻等疾病相继增多。据悉,大庆市中医医院儿科门诊中,腹泻患者比例几乎占到50%左右,一些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患者”也受高温影响,旧病复发。

  胃肠感冒小患者占五成

  大热的天儿,还穿着长衣长裤,6月30日,在大庆市中医医院的挂号处,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女孩儿的打扮,吸引了不少人不解的目光。

  原来,这两个人是一对母女,这两天得了胃肠感冒,连拉带吐,特别是孩子,总说冷。

  晚报记者从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马斯风处了解到,从上周末开始,该院儿科接诊的胃肠感冒患者不下百人,约占整个儿科门诊的一半。

  这对母女进了诊室,家长说孩子总是觉得冷。医生问她“孩子是否着凉了”,家长才说,因为最近天儿太热,她每天中午都给孩子买一根冰棍吃。在做了其他检查后,孩子最终被确诊为着凉引起的胃肠感冒。

  马主任提醒家长,热天里,小孩不要贪凉,由于胃肠发育尚未完善,尽量不吃冷饮。家里开空调时,要吹一会儿停一会儿,并开窗通风,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

  高温天老人和小孩易中暑

  据了解,每年夏天,大庆油田总医院急诊科都会接到几例中暑的患者。该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李智介绍说:“今年夏天到目前为止还未接诊到中暑的患者,但从历年临床看,以下几类人更容易中暑:长时间从事户外工作的,如环卫工人和建筑工人等,还有老人和体温调节系统还不是很完善的小孩,也容易发生中暑。”

  中暑如果不及时处理,可引起抽搐、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在高温天气里,要从以下4个方面来预防中暑。

  首先应注意补充水分。夏季人体水分挥发较多,不能等渴了再喝水,那时身体已是缺水状态。另外,身体中的一些微量元素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被带走,应适当喝一些盐水或一些运动型饮料。

  食物方面: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肉、蛋、奶和豆类;另外,还应多吃能预防中暑的新鲜果蔬,如西红柿、西瓜、苦瓜等。

  外出方面: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并带上充足的水。此外,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一定要备在身边。长时间户外活动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少穿化纤类的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

  睡眠方面:高温天气体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助预防中暑。

  脑血管病卷土重来

  高温天里,除了中暑,脑出血、脑中风等脑血管病,也易高发。

  据市中医医院心病肺病科副主任医师白雪介绍,近日脑血管病开始增多。

  夏天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肤的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而回流到心脏的血液量减少,直接影响到心肌供血的严重不足。

  人在高温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氧量减少,冠心病发作的危险就会增加。如果这个时候降压药得不到及时调整的话,过低的血压,就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而引发心肌梗死等意外。

  随着气温的升高,老年人要防止中风,除了按时服用药物外,还要做好降温防暑,多喝白开水降低血液黏稠度。

  此外,白雪提醒老人,要注意室内外温差,正确使用空调。另外还要注意饮食调节,吃得清淡些,增加蔬菜水果,千万别长期食用过分油腻的食物,使血液中的脂质一下子增多,血压突然上升,导致中风的发生。

责任编辑:马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