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倾听非直系亲属监护人的爱与愁:留守儿童的家长不好当
2017-07-03 07:17:00 来源:生活报  作者:王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生活报7月3日讯 27岁,她还没有结婚,已经是11岁孩子的“妈”。

  47岁,他喜得贵子,却又开始为侄女的未来和一家人的生活担心。

  52岁,她身患重病,全靠丈夫的微薄工资生活,还要养活自己的侄儿。

李永香与侄子。

李永香与侄子。

  孩子该不该在自己家落脚,他们都没有想过,顶住生活的压力,只是单纯地认定,既然孩子的爸爸妈妈远在外地,“我就要把孩子当成亲生的对待。”

  近日,生活报记者走近哈尔滨市三个留守儿童家庭,在这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都是非直系亲属,有的家庭新添了自己的孩子,有的条件原本就不好,有的监护人太年轻,不知怎么掌握教育的分寸。留守儿童家长,不好当。

  27岁 小孙很矛盾

  爱与管教的分寸是对留守家长的挑战

  小孙今年27岁,家里有个年幼的儿子,还有个11岁的侄女。虽然年轻,但小孙承担留守家长的角色已经四年多了。

  小孙告诉记者,这个角色对她来说是个挑战,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在爱与管教之间,分寸的把握难度挺大。

  几年前,侄女在小孙心中的印象有些任性,“她当时和她爸一起生活,挺难管,想要啥就立即要拿到手。”可是当侄女到了她家,小孙什么都没做,就发现孩子的脾气变了,变得特别乖。小孙给侄女准备了一个单独的卧室,侄女在屋里做完作业,还会辅导弟弟学习。

  每当想到这些,小孙就心疼侄女,“她知道环境变了,小小年纪,委屈自己,改变自己,挺不容易的。”

  侄女在香坊区成高子镇香和小学上学,小孙和丈夫都在一家纺织企业上班,在企业附近租的房,侄女回家要倒两次车。每天放学,是小孙最担心的时候。侄女有时贪玩,耽误了回家的班车,小孙就会说她几句。侄女有时也会不耐烦于管教,每到这时小孙都特别生气,有时还会给外地打工的大哥打电话。

  哥哥有时会邮回来一些生活费,小孙都用在侄女身上,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大部分费用还是要靠自己家贴补。

  小孙说:“我自己的孩子小,生活中各类有关孩子教育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培养侄女过程中第一次遇见,以后照顾自己的孩子就有经验了。所以说,我也觉得这段生活挺宝贵,我和侄女的关系既像母女,又像朋友。”

  47岁 老付很发愁

  侄女正上学家里又生了第二个娃儿

  老付最近很高兴,在47岁的年纪又得了第二个孩子,现在已经14周大了。

  老付最近很发愁,家里实际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因为弟弟的女儿也由他来抚养,“等我侄女上中学,我这个孩子正好也上学了,同时供两个学生,想想就头疼。”

  成高子镇黄河村前黄河沿屯村民都知道,老付对侄女比亲闺女还要亲。老付很心疼侄女,出生不久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爸爸妈妈一直在外面打工,“她爸爸有时一年回来个两三趟,有时几年也不回来一趟,根本就指不上。”

  眼看着父母岁数大了,没文化辅导不了孩子,怕耽误孩子的学习,老付就把侄女接到了自己的家里。

  “那时孩子刚上学,现在11岁了,上四年级。”老付说。

  老付很喜欢这个孩子,认为她学习好有天分,给她报了硬笔书法、绘画等特长班,比培养自己的孩子还上心。侄女也非常懂事,会焖饭、煮面条、擦地、收拾屋子,也会照顾老人。

  老付从来不强求孩子做什么,更不会打孩子,侄女大了,自尊心强,“我有时候说重了她就掉眼泪,看她这样,我这个当大伯的也难过。”

  老付从事的是电力安装工作,一个月收入四五千块钱。“我现在是两个月的工资不够一个月花。”老付说,自己一天天岁数大了,又新添了一个孩子,入不敷出,是最让他发愁的现实问题。

  52岁 李永香很感恩  

  侄子能在家里落脚最该感谢老公

  每天17时许,李永香会来到香和小学附近一个看护班,把她的“大宝贝”接回家。

  李永香今年52岁,她接的男孩只有10岁。和老师道别后,她把书包背在身上,男孩则一溜烟蹿到了街上。男孩其实是她弟弟的孩子,她自己的孩子早就独立了,在外地生活,弟弟和弟妹外出打工,男孩就留在了她家。

  走到街上,男孩赖在一个小吃摊旁不走,李永香没办法,给他买了一碗烤冷面,男孩高兴得又是蹦又是跳。“路边小摊上的东西,怕孩子吃多了拉肚子,很少给他买。”李永香说,“最近孩子表现不错,就算是奖励吧,给他解解馋。”

  回到家,李永香摆上了桌子,先让孩子吃点零食垫个底儿,她在桌子另一端切菜,当晚主菜是蒜薹炒肉。

  “孩子一出生就在我家了,我的弟弟弟妹都是聋哑人。”李永香说,“我父母去世后,弟弟就和我们一起生活,我们一家住大屋,他们一家住小屋。”弟弟有了孩子以后,看到姐姐一家压力太大,就决定外出打工,“这样,孩子就留给了我。”

  孩子的爸爸在桦南打工,收入不高,很少往家寄生活费,李永香很理解,“这孩子就像我儿子一样,他的费用我全包了。”

  可实际上,李永香自己也没有收入。2015年,她得了一场大病,医药费花掉了二十多万元,前半生的积蓄几乎全都花光了,现在每个月还要吃一千多块钱的药。李永香的爱人收入也不高,他在外面打零工,每个月收入两千多块钱。孩子的花销却一点都不省,吃穿住行,只要别的同学有的,李永香保证自己家的“宝贝”也有。

  李永香说,侄子能在自己家落脚,最应该感谢自己的老公,“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他一直把弟弟一家当成自己家的人,从无怨言。”

  建议:多与校方配合 遇棘手问题可让老师出面

  就非直系亲属监护留守儿童的问题,记者采访了香河小学的窦超老师。

  窦超老师认为,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与普通家庭的孩子相比,没有那么多的孩子气,成熟,不任性,遇事有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有时表现得有点孤独。而非直系亲属监护的留守儿童教育又有其特殊性,作为监护人的叔叔、大伯、姑姑等把握不当,就容易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说深了不是,说浅了也不是。

  在这种情况下,非直系监护人最好多与学校老师沟通配合,遇到棘手的问题,甚至可以让老师出面解决,由老师扮演教育和督促的角色,避免与被监护人发生正面冲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一个理解和接受的余地,保护孩子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