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寻找"最美劳动者" 单板教练王永涛:林海雪原磨利剑
2017-07-03 14:45: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姜海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7月3日讯(记者 姜海涛)日前,由东北网联合蒙牛举办的“航天品质您的肯定”主题活动正式启动,活动面向全社会征集您身边普通劳动者的感人故事。北京时间3月12日凌晨,2017年单板滑雪U型场地世界锦标赛在西班牙落幕。这也是时隔两年之后,中国选手来自黑龙江省雪上训练中心的运动员蔡雪桐蝉联了女子金牌。回想起10年前,2007年12月25日,在亚布力举行的全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锦标赛中,黑龙江女队队员陈旭、蔡雪桐分获成年组和少年组规定动作的冠军,当时她们还都是抹着鼻涕的小孩子,弹指一挥间,她们从全国冠军走上了世界比赛的领奖台。想到这,王永涛教练露出了笑容。

  单板教练王永涛。

  创造奇迹的教练

  2007年11月3日,在瑞士阿尔卑斯山下举行的世界杯单板U型池滑雪决赛中,中国运动员陈旭出场时,中国单板总教练王永涛双手紧握着领队安林彬的手,双眼紧盯着陈旭的每一个动作,从入槽空中转体180度、加速出U型槽转体360度、540度、转体720度。陈旭结束这套动作时,王永涛教练握着安领队的手说,好!成功了!记分牌显示陈旭夺得亚军时,王永涛热泪夺眶而出,他抱住安领队使劲摇晃着,中国队员们欢呼着。中国组建单板U型池项目刚刚四年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这也中国队能在这么短的几年中上的这么快是国外教练没有想到的,在场的欧美教练说;“中国队创造了奇迹”也是我们今后的最大竞争对手。

  “王永涛,这个从大山中闯荡出的汉子,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从运动员到滑雪教练,他做得非常棒。”当时的领队现任国家体育总局滑雪部部长安林彬这样评价他。

  痴迷滑雪的青年

  王永涛的老家在黑龙江省延寿县长山镇,16岁那年他进入黑龙江省高山滑雪队,开始了滑雪运动生涯。1984年王永涛正式进入黑龙江省高山滑雪队,师从张士清教练,在进入专业队后刻苦训练多次获得全国比赛冠军,在1991年全国第七届冬运动会大回转比赛中夺得冠军。

  27岁那年,他退役后在黑龙江省冰雪分校担任高山滑雪教练,经他教过指导的学生在国内大赛中多次取得好成绩。

  1995年,王永涛担任黑龙江省滑雪队高山女子组教练,他的弟子温学新在当年省运会上获得高山速降冠军;当年全国冬运会获得亚军。

  永不懈怠的“学生”

  2003年,黑龙江省成立单板滑雪队,由于工作需要他被选为我国第一批单板教练。2005年担任国家单板队教练,压力非常大。当时我国单板训练是空白,没有什么可借鉴的经验,一切全靠自己摸索创新。为了尽快提高单板训练成绩,和国际技术接轨,王永涛找了大量的资料,收集世界强队的比赛资料片,反复观看每一个动作,和队员一起研究分析也自己创新了一些方法进行训练。

  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冬季项目中心成立国家U型单板滑雪队,安林彬出任教练组组长,王永涛任副组长兼教练员。这一年,王永涛指有四月份在家一个月,整个夏季在沈阳集训,他边训练边整理资料。

  俯下身来当好学生,但也要昂起头颅,瞄准更高的目标。王永涛说,中国U型单板滑雪队不能总甘人后,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世界锦标赛、冬奥会,看他们的……

  十年艰辛磨一剑,寂寥苦寒谁人知

  从全国比赛开始,到亚冬会、大冬会、世界杯、世锦赛,王永涛带领队员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一步一个台阶地站到高处,带回了不知多少块金牌。每次比赛结束后,他默默地站在单板滑雪U形池的场地上,远远地看着自己的队员们矫健的英姿和披挂奖牌时的笑容,脑中又开始谋划新的训练计划。他想对着那些轻灵的身影和稚气未脱的脸孔说:“我们的目标,是在冬奥会上冲击奖牌。”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奖牌和笑容背后,是他们怎样超常的付出。

  两届冬奥会,初出茅庐的中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有突破,但王永涛明白,速成训练永远不可能培养顶尖高手,只有扎在雪里,把握规律,中国单板滑雪才能有质的提高。

  温哥华冬奥会后,王永涛从零开始精雕细刻。这一次他挑选的8到10岁的孩子,磨“雪根”就用了3年多的时间,这3年,他们打下了扎实的滑雪技术,直到滑雪基本功过硬了,他才带着他们进入U型场地。

  第三次进军冬奥会,在索契冬奥会的赛场上,蔡雪桐获得第六名,创造了我国该项目在奥运会赛场上的好成绩,连续两届获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冠军。王永涛和他所执教的队员有8人进入国家队和国家青年队。

  挖掘潜能向最高峰冲刺

  在训练中,王永涛充分挖掘每一名运动员的潜能,并使其在重大比赛中发挥出这种潜能。最让王永涛自豪的是蔡雪桐多次获得世界杯分站赛冠军,四次世界总排名第一名,两次获得世界锦标赛冠军,两次世界大学生冠军和冬奥会第六名。

  他的弟子李爽也获得了世界杯冠军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冠军。在最初开始挑选这批小队员时,他还没有2022年冬奥会的概念,北京成功申办了2022年冬奥会,而这批运动员届时正是好时候。

  王永涛说成绩已成过去,我们的目标是2018年平昌冬奥会,要分析对手抓细节,还要带着这几个亲手培养起来的运动员站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舞台上,在家门口为国争光。

责任编辑: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