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7月18日讯 省第十二次党的代表大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龙江两次重要讲话精神,其中就如何深入抓好干部作风建设,带领全省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了深入部署,提出了树立“五个好作风”的目标要求,坚持把改进干部作风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什么当下要开展机关作风整顿工作?我们应从深层次认识这个问题。
第一,作风的好坏关系事业的成败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极为艰苦的岁月中一步一步发展壮大,夺取了革命政权,建立了新中国,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良好的党风、政风、民风,拥戴共产党是民心所向;国民党的垮台是因为党风、政风衰败,民众离心离德;当今世界一些国家执政党的倒台也是与其执政党的党风、政风不良失去民众支持的结局。所以说,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作风建设,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斗争中创造的“三大作风”,是指引革命胜利的法宝。今天我们正在进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现代市场经济建设新的伟大征程,正处在爬坡过坎的攻坚期,而且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显现,战胜这些艰难险阻,没有好的作风是难以成就的。因而,作风建设问题不是小事而是大事,不是眼前事而是长远事,不是表层事而是根基事。
第二,作风整顿要着眼于破解我省经济发展的难题
我省经济发展正处在攻坚克难,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创新时期;正处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和资产重组,实施股份制改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正处在加快现代化农业排头兵建设,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为全国打造“龙江大粮仓,绿色大厨房,营养又健康”的商品粮基地的高成长时期;正处在装备制造业改造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再现工业辉煌的振兴发展时期;正处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入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挥地缘优势,注重同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战略对接,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创新实施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加快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时期;正处在贯彻落实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壮大培育“新字号”,抓好“五头五尾”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时期;正处在全力改变落后面貌,增强经济实力,缩短差距,提高收入水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的任务相当艰巨,责任相当重大,我们的工作作风面临着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新使命的挑战和考验。显然,旧有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已经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了,为此,机关作风整顿特别是机关作风是大势所趋,是民心所向,是经济社会发展使然。
第三,作风整顿要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精益求精
黑龙江省是最早进入也是最后撤出计划经济的,计划经济的烙印很深。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猛烈撞击,僵化的经济体制已被打破,由僵化走向复苏,但是同一些发达省份比还有差距,放不开手脚,远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虽然也喊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但习惯按条条框框行事。就运行机制而言,纵观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历史过程,没有哪一个阶段真正活跃、“热闹”起来,眼看着南方一些发达省市经济活起来,富起来,我们还在抱守田园,不敢想、不敢干、不敢闯,瞻前顾后、不敢快行。有人形容说:黑龙江人“变速箱”不好使,“闸好使”。由于思想不解放,观念陈旧,对上级出台的一些政策领会不深,运用不活,出手不快,经济运行机制摩擦力大,错过了一些发展的黄金时期和发展机遇。近些年,经济发展环境经过整治有所改观,但环境不够优的问题仍然存在。我们要把解放思想和深化改革紧密结合,通过坚定不移走改革之路,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推动,不畏困难和风险,敢于踢开阻碍经济发展的“拦路虎”,把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抓工作贵在落实,就像铲地一样,不能“耍花搭锄”、“跑地皮”;抓工作要精准,就像做木工活一样,“铆是铆”、“钉是钉”,必须“严丝合缝”,不然,就会影响庄稼收成,家具就会开胶裂缝,前功尽弃。工作要勤勉高效。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办事拖拉、相互推诿、效率不高现象,对作出的决策、部署的工作、定下的事情,强化执行力,立说立办,一抓到底、务求实效。工作要充满激情,精益求精,做埋头苦干的真把式。只要我们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一门心思抓经济,持之以恒抓发展,黑龙江一定会闯出新路,全面振兴发展。
(作者系黑龙江省科顾委常务副主任、宏观经济专家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