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营造发展新生态,“新字号”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幼苗的茁壮成长离不开适合的阳光、空气、土壤和水,“新字号”的培育壮大也离不开适合的生态环境。
我省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形成覆盖自主创新体系全过程的政策链,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国家级高新区,为培育壮大“新字号”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形成覆盖自主创新体系全过程的政策链,为“新字号”发展提供适宜土壤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携旗下50余款明星机器人产品一经亮相便艳惊四座,该集团也是本届展会上规模最大的参展商。
在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很多新型机器人被研发制造并走向国际市场,我省在机器人领域的政策与科研优势,正在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转化为产业与效益优势。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主要负责人说,集团得以快速发展离不开省、市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扶持。
我省一直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提出以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为依托,到2020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就是由省政府、哈尔滨市政府和哈工大共同投资组建的。
如今,以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为代表的龙江机器人产业,正撬动传统产业向“智造”升级。
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大力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我省在科技体制改革、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促进科技成果“三权”下放,加大股权期权激励力度等方面相互衔接,形成了覆盖自主创新体系全过程的政策链。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强化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推动了一大批“新字号”中小微企业借助资本成长壮大。
从我省国有企事业单位离岗自主创业的王心祥,创办了黑龙江立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业初期,白手起家的他掣肘于资金不足。王心祥说:“是省政府设立的科技创业引导基金,吸引了众多投资进入,帮助企业解决了资金困局。”如今,企业作为技术负责单位与飞鹤乳业、哈工大、安天科技共同开展的“婴儿乳粉智能化工厂建设”项目,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项目。企业的智能化生产运营管理系统,已步入澳大利亚、北美、欧盟等国际市场。2016年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35亿元。
去年,省科技厅将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行政认定事项改为备案管理,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科技创新创业事业中来。去年以来支持企业自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重点实验室52家、企业院士工作站和科学家工作室25家,总数分别达到285家、150家、65家。2016年以来,全省新申请专利5.13万件、获得专利授权2.62万件。
——加快建设创新创业平台,降低双创投入成本,为双创“减负增效”
众所周知,“114”是国内语音导航的代名词。在我省,还有一个“科技114”,正成为全省科技创新创业导航服务的新平台。
“你好,我们是从事棚室果蔬产业的企业,正在扩大经营范围,可是缺少新的种植品种和技术人员,你们有合适的资源可以分享吗?”接到大庆市润琦集团的求助电话,省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查询到东北农业大学有相关技术,立即与其取得了联系。
两天后,东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孙占海带领专家团队,来到了润琦集团果蔬基地进行调研,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农大专家团队从种植品种到种植技术为企业提供全程服务,择优选出4个番茄新品种,并进行越冬栽培试验示范。仅番茄新品种出口一项,企业就实现了3000万元的可喜收入。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省科技大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指示,我省加大了以“科技114”为代表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高新技术成果展示交易平台、专利技术展示交易服务平台等7个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2016年以来,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新加盟服务机构46家,大型仪器1199台(套)、检测项目4332项,累计加盟服务机构828家、大型仪器5114台(套)、检测项目3.67万项,累计提供各类服务6.47万次、服务金额3.29亿元。今年,我省还以创新券方式投入2000万元帮助科技型企业和科技人员降低创新创业成本。
此外,我省还积极搭建对外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引进省外高端技术。6月26日,中国科学院“高富帅”的秸秆制生物航空燃油千吨级中试项目,在哈尔滨市双城区顺利村生物航油建设基地开工。该项目为我省解决秸秆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达产后可年处理玉米秸秆和玉米芯混合料1.2万吨。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与我省在全面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将“两院”创新能力与我省区域特色紧密结合,通过共建省院合作载体、布局重大产业化项目以及组织院企对接等多种形式,加速了“两院”高端科技成果在我省落地转化,有力推动了我省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我省发挥对俄科技合作优势,连续两年举办三次中俄工业与技术合作洽谈活动,累计组织1000多家中俄双方企业对接洽谈,签约41项,合作意向200项。
——营造优良服务环境,科技园区正成为“新字号”不断涌现的活力之区
奥瑞德蓝宝石公司凭借不断革新的装备技术,已成为全球少数可规模化生产4英寸以上蓝宝石晶棒的企业之一;“哈工大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是我国航天领域唯一的、也是我国东北地区首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科院21个研究所的产业化项目进驻,已孵化成立36家公司……
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内,一个个高精尖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加速形成。预计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城将依托哈高新区奠定的坚实产业基础,培育发展航天、碧海、轨道交通、微电子等产业,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20%以上。
“以前是我们主动找大学大所、科研机构,现在不少科研机构会主动来找我们。”哈尔滨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科技创新城建设之初,哈高新区嫁接了政府资源与大学大所创新优势,从集聚的科技要素中不断汲取发展动能。
“我们聚集了高端技术人才和创新要素,并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高新技术创业公司和高新技术投资管理公司,从体制上将创新平台打造得更加完善。”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辛瑞杰说,2015年以来省工研院已签订销售合同23.37亿元,销售收入19.06亿元。
截至目前,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已累计集聚200余家国内外研发机构、1200余家企业和近万名人才。未来,这里将形成全省最大的孵化经济群。
随着全省各高新区积极推动金融与科技、资本与产业的高效对接和深度融合,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高新区正成为人才荟萃、“新字号”不断涌现的活力之区。
2016年,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3个国家级和牡丹江、佳木斯2个省级高新区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大关,实现5045.8亿元,成为我省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五)谋篇新业态,开启新蓝海,“新字号”发展现无限空间
这是一个创新引领的时代,是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的时代。
我省新型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正在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旅游、健康养老、文体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场消费点和就业拉动点正在形成。
——拥抱“互联网+”,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被称为“网络文化”的发言人和观察者的凯文·凯利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连接”:人与人的连接;人与机器的连接;机器与机器的连接。
网络一通,黄金万两。通过互联网,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在龙江前所未有的连接起来,并产生了聚变效应。
8月30日,黑龙江国生东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苏宁公司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是我省民营企业首次与苏宁总部签署合作协议。苏宁将支持我省建设大数据应用中心,进行农产品众筹项目合作,并协助我省成为苏宁超市农产品供应商,建立全新龙江绿色农产品销售渠道。
黑龙江国生东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刘文国,曾是苏宁云商集团易购运营副总裁兼集团战略总监。他告诉记者,“之所以来到黑龙江创业,不仅是看中了龙江的绿色资源,更重要的是,在创新驱动下,黑龙江的农产品在深加工等方面将会有较大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需要畅通销售渠道,这为电商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无独有偶。刘太富一年前还是国内知名企业黑龙江区域总经理,年收入几十万元。如今,他来到龙江创业,经营“车拉拉”项目。他告诉记者,这是一个“互联网+物流”的创新项目,利用手机APP软件,普通用户可以随时找到货运司机,到指定地点接货拉货,而且价格统一透明。
正是越来越多像刘文国、刘太富这样的人,不断促进着龙江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并摆脱粗放的发展模式,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互联网+物流”、“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商业”……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加速黑龙江经济跨越发展。我省致力于打造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互联网支撑全省创新创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2016年,全省网络交易额实现1945.8亿元,同比增长13.7%;网络零售额148.1亿元,同比增长23.5%。
省商务厅把跨境电商作为培育壮大“新字号”的主要抓手,出台了《黑龙江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工作方案》、《黑龙江省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截至2016年末,我省建设跨境电商平台19个,涵盖了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全链条业务范围。先后开辟了对俄跨境电商航空、陆路货运大通道、哈欧和哈俄货运班列。2016年,我省共计发寄对俄国际邮包948.84万件,货值近2亿美元。
——转变思维观念,崛起创新创业“新四军”,激发社会发展新活力
伴随新技术发展和市场环境开放,我省创业主体正在从“小众”走向“大众”,出现了以科技人员、大学生、农民和城镇转移就业职工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创新创业已成为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气息。
4000枚土鸡蛋不到3小时销售一空,这是黑龙江尚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下的纪录。该公司创办人王殿军已近天命之年,是双鸭山煤矿企业转岗职工。他转变传统吃“大锅饭”的思维观念,与几名转岗同事创建起农产品“种得好”和“卖得好”融合发展平台,安排就业600余人,创业人员达到162人,其中煤矿分流人员90余人。该农业服务平台2016年交易额达4268万元,公司年收益达120万元。
今年以来,省人社厅加大搭建场所、培育典型、完善政策、优化服务等方面工作力度,有力地促进了转岗职工创业。
省科技厅积极推动科研人员创新创业,今年前7月,全省新注册成立科技企业2522家,同比增长70.75%;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新增孵化科技型企业759家,同比增长10%;累计新吸纳就业人员8649人。
省教育厅积极构建“一体两翼三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创新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就业,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截至2017年6月,我省大学生创业人数较2014年增长了10倍。
省农委通过思想发动、典型示范、“帮、学、干”结合等措施,推动农民创业群体在龙江大地成长壮大。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民创业人数达120万人,带动农民就业266万人,实现农民创业纯收入230亿元。
全省百万创业农民,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激活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促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让黑土地迸发出势不可挡的市场活力,释放出强大的经济潜能,使龙江富集的农业资源加快转变成巨大财富。2016年,全省农业增加值占GDP的17.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8个百分点。
四支创新创业队伍的崛起,生成了一批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新蓝海就在眼前
我省积极挖掘龙江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畅爽龙江,四季都让你爽”。我省旅游打造“四季全能”新亮点,旅游业正由门票经济型向多元化产业经济型转变,由点线布局向集聚发展转变,由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
近1800场文化演出在省内各大城市及重点景区上演;中国赛艇公开赛、“黑马”系列赛、穿越大小兴安岭徒步大赛,国际体育舞蹈公开赛,一项项体育赛事活力四射,在叫响龙江体育文化品牌的同时也拉动了旅游消费。
旅游产业正在与文化、体育、时尚、养老、健康、农业等多领域融合发展,协调共进。
今年上半年,全省各机场共实现运输飞行起降83058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1070万人次,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和16.3%,旅客吞吐量继续保持东北地区领先。
8月15日出台的《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了我省到2020年的旅游业发展目标:接待游客总人数达1.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200亿元,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超过10%,旅游就业对社会就业的贡献率超过10%,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基本建成开放有序、业态多元、产品丰富、协调发展的旅游业发展体系,将我省打造成全国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旅游最佳目的地。
这样的政策愿景,让北京知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胡凯,放弃了在北京稳定的工作,回到了龙江创业,为外地游客在哈大齐高铁沿线提供个性化的旅行服务。
通过转变思想观念、放开市场准入、吸引社会资本、盘活闲置资产等举措,去年以来,我省成功打造了旅居养老、医养结合养老、互联网+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文化养老等发展新模式,并在2016年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考核中,以“落实养老服务业支持政策积极主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的工作成绩受到国家有关部门肯定。
2017年,预计全省老年人用于养老机构、居家服务、医疗健康以及省外老年人旅居养老和相关衍生服务的消费支出将达到300亿元。
昨天,“新字号”的种子已播撒在广袤的龙江大地上,它们孕育而生,它们喷薄而出。
今天,“新字号”已成为龙江适应发展新常态,拥抱新经济,发展新产业,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希望。
明天,“新字号”将催生出更强大的动力源,牵引龙江劈波斩浪、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