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11月25日讯 这几天,哈尔滨的气温持续走低,我们能在寒冷的冬日里住上暖屋子,这背后有一群供热人在默默地奉献着。水暖工,是供热工作中最辛苦的工种之一,上门修暖气,下地沟查找供热管线存在的安全隐患,其中的辛苦也许普通市民难以知晓。23日,记者随同华能集中供热公司第九分公司友谊供暖站水暖工徐学良,体验了他辛勤工作的一天,这就是冰城所有供热一线工人的缩影。
一小时去十多户居民家测温
“天冷了,居民家的温度是大事”
身材挺魁梧、剃着平头、话语不多……徐学良今年48岁,在供热一线工作了20多个年头,虽然水暖工的活儿最脏最累,但能给居民带来温暖,老徐觉得很值。8时,徐学良来到工作岗位换上工作服,当天的工作从道里区井街17号7单元202室居民家的测温开始。
一进屋一股暖意扑面而来,房主战淑云已年过八旬,因为徐学良经常上门测温,她和老徐已是熟人了,“孩子,咱家温度挺好,不冷。”“战大娘,要是感觉冷就给我打电话。”一边说,徐学良一边测量,战大娘家的室温接近22℃。随后,徐学良一小时内又走访了10多户居民家,“天越来越冷了,居民家室温达不达标是我最关心的事。”徐学良告诉记者,今天测温的这些家基本都是供热末梢,只要末梢达标,其他居民家不会有太大问题。
巡查管线地沟里与大老鼠相遇
“管线没漏点,才能保供热安全”
10时许,徐学良回到维修站,换上水叉,带上探照灯。接下来的工作,徐学良要钻进地沟,对辖区内的一段供热管线进行巡查,“地沟下的管线如果出现漏点,容易影响一大片居民,所以供热管线没漏点,才能保证供热安全。”
在井街17号的一处地沟口前,徐学良熟练地搬开井盖,“地沟下面缺氧,如果不透透气,下井巡查很容易出现危险。”几分钟过后,生活报记者和徐学良进入了井下。记者观察到,地沟下面排列着粗细不同的6根钢管,到处是污水,气味难闻,一不小心鞋都能陷下去。徐学良告诉记者,这处地沟300多米长,最矮的地方不到1.5米,只能猫腰前行。不到10分钟,记者感觉腰酸很明显,而且地沟内不透光,恐惧感油然而生。“你看,那只老鼠在盯着我们呢。”顺着徐学良指的方向,生活报记者看到一只足有30厘米长的大老鼠。
徐学良说,因为地沟里脏,老鼠、大蟑螂、潮虫,随时会跟你发生偶遇,“记得第一次从地沟里出来,恶心得自己好几天吃不下饭。”经过近1个小时的巡查,这段供热管线没有发现漏点。
紧盯仪表参数及时发现故障
“参数代表区域内的供热是否正常”
12时许,四个包子、一碗粥、一盘土豆丝和海带炝菜拼盘,这是徐学良的午餐。徐学良吃饭很快,吃过午饭他就走进换热站,换热机、水泵嗡嗡作响,大大小小的阀门错落排放,仪器表上显示着电压、补水量、热网温度等各种参数,徐学良拿出笔记本一一记录。他说,友谊供暖站共有换热站6座,负责道里区尚志大街、友谊路等周边40万平方米的供热,他和另外6名水暖工,每天都要对所有换热站巡查一次,并且将参数进行记录,然后去分析、排查哪段供热管线出现堵塞、漏点,以便及时维修。
徐学良告诉记者,几天前,在对友谊路9号换热站进行巡查时,发现正常7吨左右的补水量一下蹿到了近50吨,他马上意识到管线出了问题,经过排查,原来是儿童医院的一段管线出现了漏点。进过紧急抢修,不到一个小时漏点修复了,避免了儿童医院停热抢修,“如果不每天巡查换热站,没有发现参数不对,后果难以预料。”徐学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