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养老中心里的幸福生活。记者刘心杨摄

幸福养老中心里的幸福生活。记者刘心杨摄
黑龙江日报12月7日讯 雪花纷飞,记者从垦区建三江管理局前进农场驱车向北,在约6公里处的路旁,看到一片砖红色的巨大建筑。这里,就是被当地群众称为“保障库”的建三江管理局救灾物资储备库。里面摆放的价值300多万元的储备物资都是来自于福彩公益金采购,储备库建设之初也有福彩公益金的支持。
防灾减灾是保障民生的大事儿。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对于垦区东部地区防灾减灾、保障祖国大粮仓意义重大。
走进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的救灾物资储备库记者看到,大到发电机、小到救生圈的各种救灾物资,整整齐齐、分门别类。建三江管理区民政局局长袁海龙介绍,这个储备库是从2015年开始筹备建设的,目前已经储备了50余种救灾物资,仓库建设用的材料都采用的是防火材料。据了解,建三江地区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洪涝及冰雹、风雹等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群众生活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为路途较远,从省里调配物资到灾情发生地一般至少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而在当地新建的这家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辐射周边15个农场,如果二期建设完,就能辐射牡丹江、红兴隆、宝泉岭及建三江四个管理局,实现2个小时便可将救灾物资运到目的地的规划。
马大爷和爱人24小时在储备库坚守岗位,重点工作是救灾物品的防潮、防火、防鼠等。他时不时通过监控看储备库里的情况,一天多次到库里巡检,将新进的每一样救灾物资都摆放整齐有序。袁海龙说,目前储备库只储备了60%的救灾物资,还有很大储存空间,如果将储备库填满,预计需要资金800万元左右。他说,刚刚建设完的储备库就派上了用场,2015年7月,距离储备库30公里的红河农场发生水灾,储备库第一时间提供了救灾物资;2016年8月底,乌苏里江内涝导致大水倒灌淹没了一些民房,得到报告后,他们第一时间从储备库运了10顶帐篷到现场,解了燃眉之急。
在建三江管理局的局直所在地,还有一个福彩公益金支持项目——建三江幸福养老中心。该养老中心坐落在45公顷的森林公园中,距离附近的医院仅200米。医养结合,因服务好、硬件设施十分完备,平时是一床难求。
在幸福养老中心记者看到,宽敞的阳光大厅内有老人正在悠闲地散步,图书室、按摩室、理疗室、工艺花卉室等都有老人的身影。在这里,工作人员亲切称呼老年人爷爷、奶奶。院长鲍首君介绍说,这里的服务人员平均年龄27岁,都是专业护理人员,有着很高的职业素养,让老年人有个温馨幸福的晚年是中心努力追求的方向。记者在中心楼内走了一圈儿,处处窗明几净,欢声笑语。张大爷是一位“老农垦”,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几年时光。当年,为开发北大荒付出大半生的心血,腿脚也落下了许多小毛病。如今,在工作人员的悉心照顾下,身体硬朗,心情开朗。“国家政策好,让我们这些老年人的生活过得越来越有奔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