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省政协委员于渤:五条建议助力打造绿色食品强省
2018-01-24 18:57: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庄园 王忠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月24日讯(记者庄园 王忠岩)1月2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环球剧场隆重开幕。会上,省政协委员、民盟省委常委、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于渤以《关于全力打造绿色食品强省的建议》为题作大会发言。以下为发言全文:

省政协委员、民盟省委常委、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于渤。

  关于全力打造绿色食品强省的建议

  我省具有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的整体生态化优势,绿色食品认证面积约占全国1/5、实物总量约占全国的1/8;总产值约占全国的1/6,是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已成为发展潜力最大、成长性最好的产业。我省应该科学调整产业结构,把绿色食品作为第一支柱产业来培育和打造,实现由农业大省向绿色食品产业强省转变。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保护生态环境,筑牢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基础。绿色生态是绿色食品产业之母。我省虽处于世界四大黑土带之一的东北黑土区核心,但由于长期高强度利用和保护性措施缺失,黑土地呈现不同的退化态势。1982年,全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5.66%,到本世纪初下降至3.80%,加之农村面源污染,生态环境亟需保护。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必须从源头抓起,统筹实施工程和生物等措施,保护好黑土资源。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增加有机物还田量,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造肥、养殖废物无害化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打造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的田园生态系统,以生态农业支撑绿色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转变生产方式,坚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全面推行绿色生态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实施好农业“三减”行动,推动种植业由无公害标准向绿色、有机认证标准逐步迈进。要切实加强绿色食品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建立起从田间到家庭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通过严管严处,不断提高龙江绿色食品的品质和信用。

  第三,抓好“两头两尾”,提升绿色食品产业链和价值链。全国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每省平均6248亿元,超过1万亿的有五个省份,而我省只有4262亿元。要改变农产品量大链短、质优价低的状况,必须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在绿色种植的基础上,坚决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两篇文章,在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上寻求突破。要通过改造扩建、内部挖潜和招商引资新上项目,扩大粮、肉、乳、菜、菌、果等农畜和山林产品精深加工规模,并不断延长产业链,转变卖原料和初加工产品为中高端绿色食品出省,提高产业整体实力和附加值。尤其注意抓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农民分享产业融合带来的收益。

  第四,强化推介营销,扩大绿色食品市场占有率。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最为关键的是要把产品以较好的价格卖出去,实现其价值,并扩大再生产。我们有生产之长,但市场营销是短板,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提高市场意识,更新营销观念。政府要充分发挥“搭台、服务”的作用,加快建设重点绿色食品批发交易市场,继续统筹做好系列农产品交易会、展览会等营销活动,在经济发达地区整体推介黑龙江的优质绿色食品。要突出目标市场,加大品牌宣传和广告营销力度,提高我省绿色食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创新营销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拓展营销渠道,大力推广众筹、私人订制、网上交易、拍卖等现代营销方式,不断扩大国内国外市场份额,推动绿色食品由产得好向卖得好、由卖得好倒逼产得更好转变。

  第五,制定相关政策,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推动农业大省向绿色食品产业强省转变,还需在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予以相应的政策扶持。比如:建立黑土资源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偿、奖惩机制,对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进行补贴,建设高标准种植基地。建立“两头两尾”基金,整合涉农资金设立专项资金,强化金融信贷和担保服务,按深加工程度和税收贡献大小进行精准支持。鼓励企业创建大品牌。对取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及取得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等企业给予不同标准的奖励。对绿色食品旗舰店、品牌店和连锁店建设继续予以补贴扶持。通过政策效应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

责任编辑:李玥

【专题】牢记嘱托 崭新答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两周年特别报道

【专题】位置,增强时代——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成果展

【专题】新时代新龙江新作为——聚焦2018年黑龙江省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