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2月8日讯 驻村要驻出产业,要让乡村发展起来,美起来。从2017年6月开始,省国税局派驻拜泉县大众乡大众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孙天松很快适应了角色的转换,在村里做了几件大事。
如何让村民种好地、卖高价、转观念、真脱贫?带着这样的课题和目标,孙天松驻村后的每一步都有的放矢。
来到大众村村部与孙天松汇合,村部里的爱心超市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学生用品、冬衣、书籍等每一件都摆放整齐。恰巧遇到有村民来领棉衣,记者跟着走进了这间不算大但丰富的爱心超市。从大众村7组步行30多分钟来到村部的是村民周爱民,今年64岁。孙天松引导他到爱心超市选衣服,老人相中了一件颜色鲜艳的棉衣,高兴地拿走了。孙天松说,这些整齐的爱心物品都是省国税局的干部职工捐赠的,有1000余件。天冷了,早就想给老人送家去,老人却说,想来看看他们,多走走路当锻炼身体了。孙天松告诉记者,大众村全村贫困户有134户284人,是拜泉县9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在深度贫困村里驻村是什么样的心情?孙天松说,担子重,但干劲更足。
为了改进大众村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孙天松利用省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并协调帮扶单位购买了2台大马力深松整地的农机。2017年10月,这2台“大块头”便发挥了威力,共深松整地8000多亩,获得作业补贴16万元,带动贫困户98户202人。深松整地为村民节约了整地成本,“往年我们整地每亩地得花十四五块钱,今年村里有大农机了,每亩地才收4块钱,这可是大好事。”一名村民对记者说起这2台大机械的“功劳”。孙天松说,村民都知道深松整地效果好,种地效益高,单整地这一项就为村民节约费用9万元。通过深松整地,预计今年亩产可提高效益15%至20%,可为农民增收近80万元。除了购置大型农机设备,孙天松还利用省国税局的帮扶资金,在大众村修建了300平方米的机车库,目前已经投入使用。大众村村支部书记侯占锋说:“孙天松队长以服务农户为宗旨,对于低洼地、边角地等其他农机不连接的地块,村里都承接下来,这让村民很感动,也让村两委的工作赢得了百姓的认可。”
翻好地为了种好地,种好地还要卖出好价钱。为了提高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孙天松在提升大众村大豆品牌上下功夫,通过联系相关部门,为大众村争取了15000亩的大豆绿标认证。有了“绿标”,一斤大豆能多卖0.4元,孙天松说起为大众村农产品打造品牌、提档升级信心满满。他说:“大众村已经与九三集团下属公司签订了大豆包销协议,这让村民种地心里更‘托底儿’。”为了让村里的金牌玉米合作社有序发展,孙天松和队员积极为合作社争取到200万元贷款。孙天松还与惠丰集团对接,在村里建立了惠丰通村网网络平台,将村内的农村淘宝网与惠丰通村网进行整合,这让村民长了见识,宽了思路。
加强公益设施建设,是孙天松在走村入户时暗暗在心底里谋划的事。“大众村中小学生晚上放学因为没有路灯存在安全隐患,老百姓夜间出行也不太方便,不安全,为村民安装路灯,这事不能拖。”孙天松和工作队利用扶贫专项资金为村里安装了32盏路灯,建设了1000平方米的主广场,还修建了文化广场周边附属设施。
让村民有产业可以依靠,让村民的生活环境更宜居,更要让村民对村党支部更信任。孙天松和队员在大众村开展了一系列促党建活动,激发基层党员的工作热情。2017年9月,围绕“如何发挥工匠精神”大家展开大讨论;2017年10月,党员集中收看党的十九大开幕式,每一次党建活动,都让基层党员更有活力,让党支部与村民更近。
孙天松说,在大众村驻村,喜看村容村貌在变化,喜看村民观念在转变,这样驻村的日子感觉特别充实,特别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