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黑龙江省农民收入连续多年快速增长 2017年创近三年最快
2018-04-03 08:57:3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玮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甘南县兴十四村加大投入建设生态林、生态农业以及完善公益事业、发展旅游等,村民过上幸福生活。

  黑龙江日报4月3日讯 记者从省农委获悉,我省农民收入连续多年实现快速增长。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1万元,达到11095元,增长6.1%。2016年,农民收入实现十三连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32元,同比增长6.6%。2017年,农民收入快速增长,达到12665元,增幅7%,高于全省经济增速,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是近三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

  2017年,我省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紧紧围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农业全产业链各环节持续精准发力、深入挖潜增收,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全省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在调整作物结构上持续发力,农民腰包鼓起来。加快发展我省有明显供给优势、市场有旺盛需求、适销对路有竞争力的农产品生产,并实施全面积、全作物、全过程、全方位的标准化生产,提高单位资源产出效益。全省种植结构继续优化,2017年年初既定的调减玉米1000万亩和发展蔬菜、鲜食玉米、食用菌等特色作物1000万亩“两个千万亩”的调整任务全面落实。2017年全省蔬菜、食用菌、鲜食玉米等高值高效作物面积达到1700万亩,特别是蔬菜、鲜食玉米销路畅、价格好,有效释放了对农民增收的拉动效应,2017年蔬菜播种面积1160万亩,收入212亿元,拉动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72元。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产业稳定发展,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7600万亩,实物总量4100万吨,继续保持全国首位。“绿色”成为推动农民持续增收的金字招牌。

  在推动产业融合上持续发力,农民日子好起来。以“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为抓手,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建设,打造三产融合、促农增收的载体平台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利益共同体,深度开发粮豆薯、肉蛋奶、蔬果药等原字号农畜产品,加快补齐“量大链短”短板。2017年,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000家,带动基地面积1.4亿亩,带动农户340万户。

  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以上,高于同期工业增速2个百分点。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营业收入分别达到5703个、8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和10.6%。推广“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品牌”等经营模式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分配方式,使农民更多地参与到二三产业经营并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庆安县东禾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2858户农户,入社或流转土地33万亩,农民获得“收益保底+效益分红”1016万元。

  在市场营销增值上持续发力,农产品火起来。2017年,认真落实农产品营销十六条、少卖水稻多卖大米四条路径,推进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靠“卖得好”让更多农民走上致富道路。深入开展展会营销,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各类博览会、展销会、推介会14次,累计签约额突破100亿元。大力发展互联网营销,建成以大米网为核心的全省农产品电商集群,大米网运营第一年交易额就达22.8亿元;开展精品农产品网上拍卖,全年拍卖交易额9.06亿元;推出众筹、集团订制、私人订制等互联网营销项目497个,实现销售额60.6亿元。积极开展品牌营销,在杭州、南京、广州等地开展了一系列优质品牌农产品对接会,进一步提升了龙江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在2017年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评选活动中,我省14个品牌获奖。实行以赛促销,举办了首届农产品营销大赛,参赛主体1195家,销售额突破400亿元。

  在深化农村改革上持续发力,农民生活富起来。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农民增收的新动能。开展“农民不猫冬,大念致富经”等活动,强化创业引导和劳务推介对接,全省农民创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势头强劲。2017年全省农民创业人数150万人,创业纯收入超过320亿元;全省农民转移就业57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80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总数突破20万个,带动土地规模经营1.3亿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全面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试点稳步推进,在全国率先印发《关于稳步推进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将财政拨款、减免税费形成的资产,归村集体所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2017年,全省已选定115个村开展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责任编辑:彭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