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4月3日讯 让困难群众居者有其屋,龙江大地正给出温暖的回答。
2017年,国家安排我省农村危房改造任务6.89万户。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开工10.05万户、竣工9.8万户,其中脱贫攻坚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竣工7.1万户,超额完成国家安排的改造任务。今年,我省将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任务,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将住上安全房、暖屋子。
在改造对象上,做好精准识别。2017年4月至6月,住建系统完成全省农村住房普查、C、D级危房识别鉴定和无合理稳定居住条件户统计核实工作,全面掌握我省住房情况。9月,各地住建、扶贫部门共同配合,通过按户比对,核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危房户和无合理稳定居住条件户,初步明确了改造任务。为确保贫困户危房精准识别率,省住建厅多次组织对贫困户危房存量大的县(市)进行抽检,同时集中组织28个贫困县对贫困户危房识别和改造情况进行全覆盖交叉互检,及时反馈和整改发现问题。
改造政策上,突出精准施策。积极筹集改造资金。2017年我省共争取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9.84亿元,在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基础上,省财政加大补助力度,市县也积极配套,省政府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补助资金6.79亿元,大幅提高补助标准。省级财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D级危房拆旧翻(新)建按户均1.4万元补助、建设农村公租房再按每户9000元补助。首次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无合理稳定居住条件的住房困难群体纳入住房保障范围。改进资金拨付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017年,为缓解各地因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量较大、开工较晚、脱贫攻坚改造资金不足等压力,将全部改造计划和资金用于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并首次按照分批下达补助资金的办法,分别于8、10、11月将国家和省级补助资金全部下拨到位。
改造方式上,实施精准改造。实行“一户一策”。各市、县按照贫困程度、家庭人口、危房等级、改造方式等设定分级分类补助标准。坚持因地制宜,按户施策,积极创新改造模式,采取修、建、买、换、租和建设农村公租房等多种改造方式推进精准改造。在强化技术指导的同时,加强质量监管。先后5次召开全省农村危房改造现场会、电视电话会和经验交流会部署改造工作,把质量安全作为绩效评价重点,严格落实现场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和公示制度,认真组织全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对部分贫困县危房改造质量进行抽查,确保让贫困户住上安全房、暖屋子。
今年我省将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任务。省住建厅会同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深入开展信息比对,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对象识别全部精准到户。突出抓好改造质量。修订完善我省农村危房改造技术规范和设计图集,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把强化防寒功能、改建室内厕所等作为D级农房改造基本要求。全面推行质量安全监理制度,切实加强全过程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贫困县要切实加强涉农资金整合,通过吸引社会捐助、财政贴息等信贷方式筹集资金。提倡统一改造、统一采购建材,发挥补助资金最大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