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窝屯里的故事》(三)返乡农民返城记
【演播室口播导语】
下面,我们继续关注发生在《狼窝屯里的故事》。与全国大部分农村一样,狼窝屯里的青壮年都有城里打工的经历。他们,来自农村,涌向城市,“非农非工”却被称为农民工;他们,心系故土,返乡创业,被誉为新生代农民;他们,耕耘乡村,奔波城市,被视为农村的新希望。从农民、到农民工、再到职业农民,阡陌纵横的田间乡野,万家灯火的喧嚣都市,见证了他们身份的转换,命运的转变。
今天,带着祖辈垦荒烙印的“狼窝人”,再闯城市,此时的他们,不再迷茫、不再是过客。重返城市,他们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征战城市,征服市场。
【配音】
南京、上海、杭州、温州、广州……这不是一条悠闲的旅游线路图,而是“狼窝人”近半个月来的的营销布局路线图。新稻开镰在即,新米即将上市,“小农夫”销售团队在南方各大城市全线出击,跑展销会、建直营店、设办事处,忙得不亦乐乎。
昨晚才返哈的销售团队,今天一大早又聚拢到哈尔滨办事处,集中处理手头上的订单和合同。被社员们誉为“食神”的合作社常务理事长张飞,抽空在旁边的小店里对付上一口。
【同期声】小农夫有机稻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常务理事长张飞
刚吃完碗面,忙忙叨叨的,平时也这样,总两头来回跑。因为以前也在市里生活过、工作过,知道他们(城里人)需要什么样的东西,所以我回到农村以后,我也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把大米品质搞上去。
【配音】
“小农夫”现在的有机水稻面积就达到5000多亩,如何让好米卖出好“身价”,也是合作社此次南行的主要目的。
【同期声】小农夫有机稻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峰
实际上,我们(现在)主要玩的是量,下一步,我们准备往长江以南进军了。因为这些东西(五常大米),在北方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只有过长江,咱们的这东西才算牛,咱们的价格优势才能凸显出来。
【配音】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如今的农民已认识到营销手段的重要性。早在三年前,高峰就将中粮五常有限公司采购贸易部的主管给撬了过来。
【同期声】小农夫有机稻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销总监李廷臣
2014年加盟到小农夫一个真正的目的呢,我就是想帮助小农夫合作社销售工作的进展。因为农民他擅长的就是种地,而销售是他的短板。
【配音】
经历过“天下大米乱五常”的大事件后,现在,五常这个“水稻王国”里经常上演着不见硝烟的整合暗战,“血统纯正”却尚在襁褓中的“小农夫”又该何去何从呢?
【同期声】小农夫有机稻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峰
现在我感觉就是,如果过度地依赖土地,这样就死定了。你不但要把地种好,同时要懂技术,然后你还能闯市场,还要学管理。否则的话,如果不(被)淘汰,你也被别人兼并了。
【配音】
目前,小农夫已在全国各地设有6家直营店和办事处,网店销售也是做得风生水起。采访过程中,不时地被进店的客户所打断。别看小农夫这个办事处不大,却是连接狼窝屯与哈尔滨、哈尔滨与全国各地的最早纽带,店员的员工大都是屯里人雇来的城里人。
【同期声】小农夫有机稻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峰
现在,我领着我的兄弟们,带着我们最好的大米又杀回城市了,现在我们要把我们的产品推向全国各地。
【配音】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像“小农夫”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但把土地集约起来经营,也让农民兄弟们紧紧地抱成了一团,成为“中国农民合伙人”。目前,“小农夫”正在谋划进行股份制改造,积极吸纳城市资本参与。今后,合作社的社员身份很可能会变成股东,而曾经让他们纠结的“农民”,已不再是种身份而是份职业——一份体面而有尊严的职业。
【同期声】小农夫有机稻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峰
很多城里人羡慕我们这种田园生活,而且还有自己的事业,自由自在的。现在反过来他们羡慕我们了。
【配音】
如今,小农夫每年都投入20万元作为社员应急专项资金,年年捐赠希望小学、捐助留守儿童。作为新型职业农民,他们不光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还时刻肩负着对家乡、对社会、对环境、对后人的厚重责任。
【同期声】小农夫有机稻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峰
我儿子现在大学毕业了,(以前)老辈人也都给他灌输这种思想:你别种地,种地反正没啥出息。所以他就觉得将来无论干啥,我都不会回农村。但是现在呢,他挺崇拜我,他也想将来回来跟我一起干!
【配音】
转战城市,根在农村,征战四方,心在故乡。忙活了一整天,高峰他们还得赶回狼窝屯,因为,那里才是自己真正的家。
渐行渐近的狼窝屯,正在发生着肉眼可见的变化,而带来这种变化的力量,就来源于他们自己——
新型职业农民,正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