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7日讯 人勤春来早,春播正当时。林区大地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田间、树林到处郁郁葱葱,河水碧绿,万物欣欣向荣。猫了一冬天的农户们又开始忙碌了起来:检修车辆、选购农资、储备种肥、平整田地、播撒种子……
5月13日,笔者在东方红重点国有林管理局马鞍山农场的田间地头看到,不少场民有的忙着加种子、加化肥,有的挑苗、送苗,有的浇水、护理秧苗,充盈着喜悦的人们在播撒下了丰收的希望。远处可见东方红1804旋地机、美国十方六行点播机等机械在田间来回穿梭作业,一头头“铁牛”在农田里奔跑前行,纵横驰骋,隆隆的响声合奏成了一首欢乐的交响曲。
马鞍山农场位于东方红局局址以东6公里处,经营区面积4000公顷,以种植水稻、玉米、大豆、杂粮为主。近几年,农场新一届领导班子坚持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规模农业、订单农业、观光农业等特色的产业,使农场经济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的发展阶段。
为了实现增产增收这一目标,马鞍山农场立足一个“早”字。年初按照“规模化种植、精细化管理、规范化建设、科技化示范”的思路,全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建设。春节过后,马鞍山农场就安排部署了田间管理和备耕工作,要求每一个机关干部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下基层、到农户、走田间,真正解决农户们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做好春耕春种的组织发动、指导服务工作。在冬闲时节,农场组织开展大规模的科技培训,引导农户开展种植结构调整、引进新品种,实行科学种田,高标准做好备耕工作,做到现代化,科技化种植。同时,做好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的储备,满足农户春耕生产需要,保证广大农户用上放心、优质的农资产品。
“满场长,抽空到我家坐坐,帮我看看我选的品种行不行?”“满场长,今年种啥好,想咨询一下你”……连日来,场长满旭东忙坏了,电话响个不断,农场职工纷纷请他前来指导。180斤的体重也苗条到了160斤,脸被风吹的黑呼呼。
据满旭东介绍,他们按照“早动员、早安排、早部署”方针,积极开展备耕春播大生产,各项措施抓“早”、抓“好”、抓“细”,把春播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抓好示范样板田,做给农户看、带着农户干,力争把优质新品种成为农户致富的“助推器”。
随着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不断引进,有不少农户对新技术新品种看上了眼,纷纷咨询满旭东做技术指导。今年,农场试验种植了农业新技术300亩的大豆和玉米种子量子化处理种子,引进种植了长粒稻花香6号新品种500亩。联系外机对农场苞米、大豆播种改用美国十方六行点播机,采用精准点播GPS定位,达到增产增收效果。
为帮助农户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确保不误农时。马鞍山农场卯足干劲做好春耕备耕生产金融服务。农场主动与农行、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联系,与农户对接,为农户提供贷款上门服务,开辟贷款绿色通道,有力支持了春耕备耕工作。目前,已投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500万元。
“这笔贷款就像及时雨一样,有了这些钱,我种粮投资就不用愁了。”种粮大户孙文学高兴地说到。
刘建林同样干劲十足,“这几年国家重视粮食生产,各类补贴政策多,粮食收购价格也有提升,种粮的效益也不断好转,而且现在有农场的指导和帮助,我对今年种粮充满了致富的信心。
每年,潘廷福的播种机、陈刚的旋耕机、毛新忠的玉米联合收割机等都派上了大用场,除去成本,平均每人每年净收入2万余元。农户们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获得了更高的土地回报。
从种到收“一条龙”机械化作业,让许多像潘义发一样的农户感受到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好处。他们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扩大种地规模。老潘除了这200亩地,还在租种了600亩地,作为种粮大户,他购买了大型机械设备及无人机。每到农忙时,大型拖拉机、旋耕机等新型机械“飞奔”在田间地块。老潘一年的收入刨去人工费、机械维修费等费用,可以挣到近20万元。
全程机械化的田间作业让农户享受到了高科技的便捷和高效,也提振着他们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信心。
今年三月,农场举办了农机产品展销会,高速插秧机、自动水稻育苗机、喷药无人机、1804大马力机械等几十种农机产品闪亮登场,使农户们不出场门就能购置到自己所需要的机械产品,极大地方便了农户。近年来,马鞍山农场把农业机械化作为一项富民工程,以农机化的进步带动农业发展,通过推广新型农机、鼓励发展农机合作社等途径,加快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和使用,为现代农业发展蓄足了“源动力”。
勤劳的马鞍山人已把2万余亩的旱田播种完毕,1.2万亩水田的插秧也接近尾声。
在希望的田野上,一片忙碌的景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春耕画卷,让这片肥沃的黑土地充满了盎然生机和无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