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总书记我们向您汇报]龙江现代农业领跑全国 我省农业“三大体系”建设综述
2018-05-29 07:01:55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张桂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5月29日讯 多年的奋力拼搏,铸就了黑龙江在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建设上的一个个辉煌。“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长期以来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要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方向,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字字如金,既让龙江人倍感自豪,又犹如指路明灯,开启了我省领衔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篇章。

  两年多来,按照总书记描绘的蓝图,我省出台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争当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颁布实施了《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建立起黑土地保护长效机制;围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升价值链,出台了《全省加快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实施方案》和18个子方案,明确提出推进精深加工升级、龙头企业提升等“十大工程”,发展米、稻、乳、肉等“十大产业”。省委书记张庆伟在省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是党中央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部署,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农业战线快马加鞭,锐意改革,综合施策,多点发力,闯出了一条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齐头并进的现代农业科学发展之路,并以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递交了一份乡村振兴的合格答卷。记者从省农委获悉,2017年,在大规模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的情况下,我省粮食总产仍然达到1203.76亿斤,实现“十四连丰”,连续7年位居全国首位,连续5年稳定在1200亿斤以上,有效发挥了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农民人均收入经受住玉米、大豆收购市场化减收和水稻收储价格下调的严峻挑战,达到12665元,比2014年增长21.2%,是近三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高于全省经济增速,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抓生产体系建设巩固提升综合产能

  一提到我省的五常市,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大米、独一无二的稻花香。五常大米好吃,几乎国人尽知,但人们却不一定知道五常大米的生产过程有多“牛”!如今在五常,通过国家统一认证的绿色水稻生产基地面积达150万亩,按照有机水稻标准生产的基地面积80万亩,其中通过有机认证的30万亩。15家专业水稻研究所和15家水稻良种繁育企业、1000亩水稻原种基地及3万亩良种繁育基地,为全市水稻生产提供可靠的种源;覆盖全市的“1心24站262点”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布局、益农信息站和物联网综合性管理平台,不仅让农户从种到销毫无后顾之忧,而且还实现了全市水稻生产自动化监测,实现了大米生产全程可视化、质量监管全程化,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舒心。

  “五常大米式”的高标准现代化生产模式,如今在龙江大地比比皆是。

  自2016年开始,我省在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巩固提升农业综合产能上大下功夫。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毫不动摇抓好粮食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严格坚持生态标准、田间标准、产量标准,重点实施生态保护、农田水利、田间配套、农业科技和信息技术工程“五大工程”,加快亿亩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已经完成三江平原地区“两区”划定工作,今年将全面完成16670万亩“两区”划定任务,全力打造粮食、重要农产品的核心产区和供给基地。

  来自省农委的数字显示,到2017年我省已建成5957.7万亩生态高标准农田;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8%,继续保持全国首位;打造五常、庆安、宁安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建设1000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创建现代农业科技园350个,先进农业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93亿亩次以上。

  抓产业体系建设“头尾”衔接整体升级

  黑河市虽然地处高寒,但肥沃的土壤、良好的生态造就了大豆的生产优势。近年来,这个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以培育优良品种为抓手,提高大豆亩产和品质,提高大豆生产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指示精神,依托生态优势,统筹推进“种得好”“加工好”“卖得好”,把大豆产业打造成为全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产业。2017年,这个市大豆播种面积1351.43万亩,同比增长3.2%;通过开发新产品和园区项目建设,实现大豆加工产值77.4亿元,拉动农民增收近7亿元。

  融合发展带来了黑河市大豆产业的迅速崛起,完美诠释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威猛”。长期以来,我省虽有农业大省的美誉,却难求农业强省的实力,产业体系不健全是重要因素之一。“以构建三个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既是指路明灯,又是催人奋进的号角。

  2016年以来,我省以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充分释放一产“接二连三”功能,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加速推动“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头尾衔接、头尾一体、整体升级,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之势,从根本上解决我省农业“量大链短”问题,促进黑龙江绿色大基地、大粮仓向大粮商、大工厂、大厨房的产业化升级。

  在创新利益联结上,选定延寿等21个县开展农村产业融合示范,推广“农民+合作社+企业+品牌”等经营模式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分配方式,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在推动三产融合上,采取政策激励、示范引带、服务指导等措施,鼓励扶持农民创业向营销流通业、农业社会化服务业、乡村休闲旅游餐饮业等领域拓展,推动农民由生产者向经营者转变。

  2017年,全省2000余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基地面积1.4亿亩,带动农户340万户,吸纳就业75万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营业收入分别达到5703个、82.4亿元。

  抓经营体系建设下功夫提升价值链

  作为“国家级示范社”,始建于2006年的孙吴县桦林现代农机合作社如今已是集种植、养殖、仓储、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上的“实力选手”。带动全村345户农民都加入了合作社,50%以上的农户拥有小轿车,80%农户到县城买了楼房,桦林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2017年,合作社自主经营土地6.77万亩,实现总收入6942万元,户均纯收入4.5万元。理事长吴德显介绍说,由于坚持“八统一”生产模式,合作社每年仅统一购买种子、化肥就可节省50余万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靠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人。有着几千年农耕文明史的我们,进入新时代以来却遭遇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现实尴尬,而无数类似桦林现代农机合作社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崛起,不但破解了这一现实问题,更让人看到未来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无限希望与强大动力。

  “现代农业是包含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在内的有机整体,要统筹抓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催生了我省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建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新战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职业农民队伍;最大限度地激励激活新型经营组织,发展合作化生产,促进农业农村农民与工业城镇市民的有效对接;强化市场意识,通过现代营销努力提升农业价值链。

  目前,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发展到20.8万个,带动土地规模经营面积1.3亿亩。伴随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全省农民创业风生水起,呈蓬勃发展之势,2017年创业纯收入超过320亿元;越来越多的农民合作社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提档升级”,一改过去粮食主要销给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局面,有效加快了全省农业市场化进程,让龙江优质农产品实现了走向销区、走出国门、优质优价;“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的理念深入人心,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越来越多,农业发展动能越来越足,龙江农业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分散生产向规模经营转变;传统生产向精准生产转变;偏重田间地头向注重市场端头转变……

责任编辑:李玥

【专题】牢记嘱托 崭新答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两周年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