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市将建8-10个地震烈度速报台 主城区改扩建若干避难场所
2018-06-13 06:50:00 来源:生活报  作者:刘莹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生活报6月13日讯 地震了怎么办?12日,生活报记者从哈尔滨市政府获悉,哈市印发了《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将在市区建设8-10个地震烈度速报台,启建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提升灾害天气预测能力。

  实施方案要求,建设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加快推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现代化建设,人工增雨(雪)量和人工防雹覆盖面积大幅提升。在市辖区建设8-10个地震烈度速报台,积极开展主要断裂活动性探测工作,提出潜在地震风险和影响范围。通过多种途径将灾害预警信息发送到户到人。

  新建城区要合理规划建设室内外应急避难场所。将现有公园、广场、学校、体育场馆、人防工程等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建设或改造成应急避难场所。在主城区改扩建若干满足受灾害影响、居民短时避险的避难场所,至少建设1处满足灾后无临时住所居民较长时间应急避险的大型综合应急避难场所。典型灾害易发区、县(市)结合人口分布和灾害隐患分布特点,新建或改扩建示范性应急避难场所。

  在主要交通节点科学合理设置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活动,并定期开展应对洪水、火灾、地震等灾害的自救演练,每所学校每学期组织紧急疏散避险演练不少于1次。全社会开展经常性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村(屯)等部门和单位,每年至少分别组织1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和逃生避险演练。鼓励和支持以家庭为单元储备灾害应急物品。

  建设消防、气象、防震、卫生等多类型、综合性科普宣传教育基地,进行原理实验、场景模拟、现实体验等。建立与产业相关的宣传教育基地或站(室)。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