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8日讯 (记者 侯巍) “灵芝市场前景广阔,横山林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丰富,是栽培灵芝的最佳场地”。近日,在第六届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上,来自横山林场的灵芝孢子粉、灵芝片等系列产品受到了消费者青睐,横山林场食用菌合作社负责人姜涛向记者讲述了种植灵芝的经历。目前,该林场把灵芝种植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已经形成种产销一条龙生产线。

绿博会上灵芝展品。图片由姜涛提供。
清河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横山林场始建于1973年,隶属于森工系统,位于通河县境内。施业区经营总面积14352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26万立方米,有林地面积13854公顷,森林覆被率96.5%。这里流传着这样的故事,30年前,整个小兴安岭山脉唯有南麓横山林场施业区内盛产野生灵芝最多,采集人员每天都用背篓往家里运,由于植被破坏,野生灵芝也就更加稀少。作为在大山里长大的孩子,姜涛对森林有着深厚的感情。1981年出生的姜涛,初中毕业后,在外面打工3年的时间里,心里一直构思着自我的创业梦想。
为了照顾父母,2010年,他返回了老家。

生长中的灵芝。图片由姜涛提供。
横山林场建场以来全场产值结构主要以商业性采伐为主,职工收入主要靠木材生产为主,人均年收入1.2万元。自2014年停止商业性采伐后职工收入主要靠营林生产、林下经济、种植食用菌为主。
“横山林场种植灵芝有优越的自然资源优势,所具备的独特气候特点,人工栽培灵芝肯定能成功。” 2014年,姜涛下决心种出好灵芝。种植灵芝最大的难题是技术问题,不懂,就上电脑上学习,并向老种植户请教。然而,由于菌种选取不好、技术的不熟练,灭菌时间短,最初的菌袋全部产生杂菌,几乎全军覆灭,不仅没赚钱,还倒贴了5000多元。
那段日子,各种负面的语言铺天盖地而来,父母更加不理解为什么他们辛苦培养出来的孩子不在城市里打工安家,偏要回到山里种植食用菌。每次去往灵芝大棚路上,身边的群众都会对他指指点点,对家里的小孩子说以后不能像他一样。

灵芝。

灵芝深加工产品。图片由姜涛提供。
困难并没有让姜涛退却,凭着一股坚强的信念,他开始思索问题的关键所在。更加意识到学习种植技术尤为重要。于是在网络上、书本中自学,请教有经验的老种植户,去外地向灵芝种植户咨询相关方面的知识。
“苍天不负有心人”,灵芝种植获得了成功。仅2016年就收入7万余元。成功了的姜涛并没有忘记自己是林区人,带着林区人特有的坚韧,先后带动4户种植户一起种植,从二三个大棚到十个大棚,逐渐加大规模,形成了全局最大的灵芝产业基地;还成立了食用菌合作社,并让林场里的困难户和种植户都加入到食用菌合作社,无私向职工传授食用菌种植技术,特别是灵芝种植技术;尝试“基地+市场”、“互联网+农业”新模式。经过不断地探索研究,摸索出一整套的生产经验和技术,现已经具备规模化发展能力和水平,达到生产、加工、销售等一条龙生产线。
2018年,姜涛种植了近10个大棚,每个大棚按照纯收入2万元计算,今年预计收入达到20万元。横山林场也将灵芝种植作为立场富民项目,一体化发展。从对灵芝一无所知到灵芝种植专家,5年来,姜涛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路,本届绿博会上,姜涛看着灵芝被客户认可,心里充满了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