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9日讯 金秋十月,佳木斯市在香港第八届世界城市论坛暨城市推介会上,被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院评为“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佳木斯市连续七年获此殊荣,在中国内地排名第一。佳木斯市食品安全工作受到了中外城市的瞩目。
佳木斯市从2012年至2018年已经连续七年获得“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得益于佳木斯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力和优质的环境。坐拥着世界上仅存的三大黑土平原之一,土壤有机质是全国平均值的3—5倍。佳木斯市境内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大水系,其中,黑龙江、乌苏里江是与俄罗斯的两条界江,全市每年过境水资源量近3000亿立方米,可以说佳木斯是国内少有的不缺水的城市。拥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湿地面积61万公顷,其中,三江、洪河两大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全年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在338天以上。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提供了良好基础。
统计数据显示,佳木斯市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超过94%;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300万亩;全年粮食总产达到240亿斤,其中90%以上是优良品种,被誉为“中国水稻之乡”“中国大豆之乡”“中国南瓜之乡”。2017年,佳木斯市成功举办了首届稻米节,启动了中国大米产业展览交易基地建设,“佳木斯大米”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证书。
近年来,佳木斯市深入推进“粮头食尾”转化,在国家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市委、市政府致力于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打造三江平原绿色食品精深加工
中心,为国人提供安全放心的绿色有机食品。在水稻加工产业方面,佳木斯市盛产寒地粳米,年产水稻350万吨,出产的水稻食味值高、品质好;如何利用好的资源发展更好的水稻深加工产业是一门课题,通过努力,佳木斯益海嘉里公司获得了国内首个“水稻加工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称号。在玉米加工产业方面,佳木斯市玉米种植面积1300万亩,通过不断延伸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逐渐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玉米深加工产品由淀粉类、葡萄糖向维生素、氨基酸等下游产品研发生产。在大豆加工产业方面,佳木斯种植的均为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约580万亩,此外对岸毗邻的俄罗斯远东地区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近年来也在快速增加,每年回运国内大豆在百万吨量级。
目前,佳木斯市正在举全市之力创建具有农业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的建设将为食品产业发展搭建更好的支撑平台。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振兴东北重要思想的深入贯彻落实,新一轮东北全面振兴政策的叠加效应不久将会显现,佳木斯市的食品产业必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