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走,到江北去! ”20万人才汇聚哈尔滨新区
2019-02-17 11:04:0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薛婧 李爱民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2月17日讯 手握国际前沿技术的白俄罗斯专家来了;曾经在这里实习的博士来了,把这里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还有大批本科、硕士毕业生向这里汇聚。这里,就是哈尔滨新区。数据显示,2018年,围绕人才引进,哈尔滨新区从三个维度发力:立足本省,引进1500多名省内高校应届毕业生;面向全国,引进硕士及以上学历高端人才300多人;着眼海外,引进俄罗斯、美国等外籍专家30余人。走,到江北去!目前,哈尔滨新区内共汇集各类人才20多万人。

  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引才“金梧桐”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哈尔滨新区获批三年多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哈尔滨新区打造成为全省乃至东北最具活力的增长极、最具潜力的创新高地、最具优势的转型发展引擎”的要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哈尔滨新区内已集聚各类研发机构200多家、各类企业24000多家,其中有高新技术企业428户,占哈市的69.8%、全省的46.2%,对各类高层次人才形成强大吸引力。

  哈尔滨科汇涂层技术有限公司是专业的涂层研发生产企业,今年,该公司聘请了伊戈尔·奥古莱等6位来自白俄罗斯和美国的专家组成国际研发团队,攻关PVD- DLC高端涂层一体机研发及制造项目,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若想保持领先水平,技术要不断迭代,而这需要人才来实现。”公司项目负责人刘涛说,目前,通过国内外专家的悉心指导,PVD-DLC一体机研发制造项目中几个困扰项目小组许久的关键技术难题已迎刃而解,国内首台PVD-DLC一体机即将投入量产,我国DLC涂层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也将随之打破。

  “去年,我们在省内外招收应届毕业生40余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占60%;近3年招收省内外应届毕业生400余人,其中60%应届毕业生来自211院校。”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招聘的经理张宇告诉记者,拥有“人才”这一核心竞争力,让业已成为全球专业通信领域主流供应商的“哈海能达”,定下了未来两年汇聚起一支近1000人的科研队伍,为地方带来近20亿的产值,并依托领先的技术优势,开拓万亿级应急市场新蓝海,建设全球最大专网集群系统产品研发基地的目标。

  哈尔滨新区快速成长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引才引智的“金梧桐”。“现在,在哈尔滨只要说到IT产业或公司,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哈尔滨新区科技创新城,这里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哈尔滨的硅谷,也是IT人实现梦想的地方。”哈尔滨安天科技公司安天研究院安全研究员赵超说。

  政策跟进燃起人才创业干事激情

  近日,哈尔滨新区面向全国招聘的9名国有企业总经理已经上岗,他们饱含激情,想要在这方新天地里一展拳脚。“其实在2017年我们就开始面向全国招聘雇员制专业人才,目前有50多人已经稳定下来,在新区各职能部门重要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新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中一支关键力量。”松北区委组织部长程亚男告诉记者。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用人理念,构筑起吸引凝聚人才的“磁力场”。国家级新区的头衔无疑是哈尔滨新区引企引智的强大“磁力场”,而新区内自我革新,优化营商环境、推出人才激励机制等做法无形中增强了磁场的吸附性。新区在全省率先启动户籍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放宽落户条件,为实现新区降门槛、聚人气、引人才、促发展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和更为宽广的平台。

  “人才在‘一站式、全口径’享受省市人才优惠政策的同时,新区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研发实力和成长性的企业,还推出了促进科技创新等行业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等区级政策,对引进的高端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员给予住房补贴等政策支持。”哈尔滨松北区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王喆说,目前,新区各项改革创新举措的政策红利已逐步显现,新区优越的营商环境、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海内外人才的“虹吸效应”也日益强劲。

  服务到位让人才在新区有归属感

  谷实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梁代华,对于当选首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感到惊喜。惊的是整个评选过程她仅填了几张表格,接受了一次组织部访谈;喜的是近两年,新区对人才的关爱,省、市劳动模范,哈尔滨大工匠,新区“大国工匠”,龙江科技英才等殊荣不断激励她昂扬向上。

  去年5月份,新区组织部拿着表格让梁代华申报“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1月份接受现场审查时方知已进入第六轮评选阶段。梁代华私下打听才知晓,评选中需要大量参评材料,而这些繁重的申报信息都是新区组织部一手代办的。“走进民企就没再奢望什么职称评定,更不敢想不求人就获得任何荣誉。”她拿起电话向组织部致谢,话筒一端的话语亲切朴实:“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为此,梁代华特别感动:“新区润物细无声的服务,让我倍感温暖,这种被尊重的感觉让我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全身心投入研发工作!”哈尔滨新区首创的“一对一”服务专员队伍,通过对高层次人才提供精准服务,改善和提升服务对象的“用户体验”,切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增强归属感。

  “我们的服务模式是‘上门迎客’和‘一对一’深入重点企业,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座谈,了解企业人才引进、人事代理、人才政策申领等需求,随后采取现场办公、审批追踪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和必要的协助。”王喆说,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创业项目,只要是人才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区人才部门延伸的服务触角。

责任编辑:王辉

【专题】哈尔滨新区:“新”字当头 蝶变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