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6日讯(记者 姜姗姗)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大力发展农村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号召,2017年2月末,受黑龙江省教育厅和佳木斯大学委派,李俊刚入疆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得到了黑龙江对口援助新疆前方指挥部和阿勒泰地区教育系统的认可和赞扬。如今,李俊刚已回到佳木斯大学,讲述他不平凡的援疆经历。

初入疆时,因受援单位是阿勒泰地区师范学校(属于中职院校),面对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与之前所教高校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哈萨克族学生,李俊刚先从自身找原因,迅速调整工作状态,克服时差、语言、饮食习惯等困难,摸索适合新疆当地的教学模式,为受援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除了承担每年近400学时的教学任务外,还主动请缨,承担了学校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任务。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他推翻了原有的教学机构改革方案,重新制定了适合该校的教学机构改革方案。

自2017年3月入疆伊始,他就利用各种机会深入幼儿园一线,实际了解当地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经常根据不同县区幼儿园的实际需要送教下乡,利用繁忙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开展各种专业讲座。2017年终岁尾时,学校放寒假了,本就比其他援友晚走几天的李俊刚,下午也即将返程,可上午他还在给阿勒泰地区师范学校全体教师作《幼儿·幼师·幼师的老师——基于学校转型期观念变革的思考》的精彩报告。2018年7月初,所有中期轮换人才均已结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他却和组织申请再留几天,因为他还要与阿勒泰市和北屯市的13所幼儿园约定的《幼儿园教学有效性的特征与实现》学术报告做完。
在疆期间,他实地考察了阿勒泰地区的5县23乡镇50多所幼儿园(其中包括7所牧民新村的教学点),并通过专题讲座、座谈、听评课交流等形式,与同行进行交流,解答教师的困惑,分享自己的经验。在幼儿园视导、观摩过程中,幼儿园有需要,无论工作多忙、多累,他都会说:“你们需要什么,我就讲什么”。正是这样的工作劲头和对事业不计名利的热情,使李俊刚在阿勒泰各县市幼儿园声名远播,各地幼儿园纷纷邀请李老师参观、听评课,对幼儿园建设与发展提出建议。
通过对阿勒泰地区师范学生实习状况的走访了解,最终形成1万余字的《2017年阿勒泰地区师范学校实习指导工作调研报告——基于阿勒泰地区28所幼儿园的调查》调研成果,并得到学校的认可。
在一年半的援疆工作中,李俊刚是学校里到校最早、离校最晚的人。他为学校起草了《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课程规范管理制度》《课程设置规范》等19份文件和规章制度。目前,该校的管理以及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仍以他起草的文件为标准执行。他开展各类讲座、座谈70余场次,在园听评课活动百余节次,每次都有点评、有反馈,使上千名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受益,为提升阿勒泰地区学前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当地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李俊刚被黑龙江省第三批对口援助新疆前方指挥部评为“优秀干部人才”,多次被阿勒泰地区教育局评为“送教下乡先进个人”,被阿勒泰地区教科研中心评为“优秀视导工作者”等称号。
李俊刚平凡无奇的外貌下却另有一番傲骨,他常说:“总觉得自己还能为当地教育事业多做一些,多留一些”,李俊刚在援疆期间所做的工作,彻底改变了当地对援疆教师在教课、传帮带上给予智力支撑的传统看法,他真正做到了用心、用情、用智援疆,让智力援疆的种子在新疆落地生根,为当地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援疆,是他为自己的人生画卷涂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