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中国一重16个小女子“挑”起大国重器的钢筋铁骨
2019-03-09 10:45:15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杨帆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3月9日讯(记者 杨帆)8日是国际妇女节,中国一重集团公司重型装备制造厂天车一组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阎彩凤带领着一个16人的女工作业集体,奋战在生产吊运的第一线,用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柔弱的身躯挑起了“大国重器”的钢筋铁骨。

中国一重集团公司重型装备制造厂天车一组负责人阎彩凤。

  在重型装备行业里,天车工是从事生产吊运的重要一环,虽不是重体力,但却是高危工种。在一重发生的事故,百分之八十都与天车有关,而天车工操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安装效率和质量,二十余米的高空,将无数的螺丝精准对上螺丝孔,也锻炼了天车女工的好眼力和过硬的操作水平。沿袭下来的习惯,天车工都是以女工为主,他们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柔弱的身躯,挑起了钢筋铁骨的重担――各类冷热轧机、摆式剪、飞剪、卷曲机等,他们都是在“稳、准、快、安全、合理”的吊运之下,完成了产品的组装、分解和最后出产,虽不是最直接的生产加工者,却是每一套产品完成的重要参与者。

  “常年三班倒的我们,最能感受不眠之夜的生产鏖战,一双双赤红的眼睛,专注的目光紧盯前方,手把控制器的样子,就是我们形象的代言。我们厂房内外二十七台天车设备,灭火器统一更换,近十斤重的灭火器一手一个,往复送于距天车几百米之外的地下室存放,一趟下来,在寒冷的冬天,却能走出一身热汗,又何况是几次的奔走与往返呢。”天车一组阎彩凤说。

  女工的多重身份意味着要承受更多的社会责任,除了工作还要兼顾家庭。副班长陈娜,爱人肺癌手术常年服药,自己又查出甲状腺结节的毛病,两口子一个月的药钱就是七八千,在这样大的压力之下,她依然能够乐观坦然面对。组员窦文静家的孩子刚刚戒奶,天天哭着喊着要妈妈,每天上班与孩子分开的那一刻,她都眼里含泪,心中不舍,却又义无反顾的奔赴工作岗位。去年年底,唐殿英的父亲心脏搭桥手术,她自己串三班,白天在医院护理,晚上坚守岗位,所有的困难都是自己一个人扛。阎彩凤许多工作常常安排在八小时之外,整理材料,组织活动,倒班的她常常无法保证正常的睡眠,也落下了失眠的毛病。

  为舞阳钢铁公司生产的4.3米轧机,是2018年生产吊运工作的重头戏,机架单片重量达360吨,加上吊具抬杠在内总重达420吨之多,这个重量已经超出了制造厂两台200吨天车的承载能力,起吊高度也达到最大限度。不论是天车吊运难度、危险程度,对天车人员、设备都是巨大的考验。面对任务与挑战,阎彩凤和陈娜主动请战,临危不惧,直面困难。为了顺利完成吊运任务,天起班几经研讨吊运方案,班组的姐妹们通过几天的加班连班之后,在起重师傅那或长或短的哨音里,将机架稳稳的落在了基础上。那一刻,他们望向那十六七米高的轧机机架,眼含热泪紧紧抱在了一起,心中充满了无限的自豪。

  天车姐妹还共同总结工作经验与方法,面对轧机的频繁吊运,两台车共同工作时釆用“五步工作法”,一台车进行翻转吊运时,适用“角度三分法”和“听音跟车法”,这些集体智慧的结晶,让姐妹们对操作细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和判断,为安全吊运提供了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姜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