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庆安推广“四型十七招”谋乡村振兴
2019-04-07 08:00:47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刘佳明 贺亚龙 程瑶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4月7日讯“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支书,我认为县里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各项举措出台得太及时了。村里有积累,我们才能底气足、腰杆硬,振兴乡村的拳脚才能放得开。”在绥化市庆安县同乐镇同乐村,当了15年村党支部书记的张金生兴奋地对记者说道。在庆安县,记者了解到,该县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以推进村“两委”+合作社“三位一体”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为重点、以推广富村“四型十七招”为抓手、以实施人才强村为牵动,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自我保障、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物质基础。2018年,该县93个行政村中,集体收入超5万元的村达77个,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保障。

  推进“三位一体”建设拓宽集体增收渠道

  位于庆安县城北24公里的勤劳镇曙光村曾是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但由于管线、物业、取暖等维护费用很高,每年村里都是入不敷出。勤劳镇党委书记郑彦威告诉记者,2018年,按照县里加强村“两委”+合作社“三位一体”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的思路和指引,曙光村组建了农机合作社和秸秆打包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享受农机具补贴的同时,对农户耕地进行深耕深翻及秸秆打包出地。其中打包合作社由村集体出资20%,入社社员共同出资80%的出资比例购置打包机5台,秸秆还田器械30台套,总价值78万元,利润按出资额分配。2018年,两个“三位一体”合作社共帮助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

  庆安县组织部副部长张玉波介绍,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围绕国家农机、秸秆等政策和资源,建立村党组织引领、村集体所有、适合各村实际的“三位一体”合作社,不但可以调动村“两委”干部工作积极性、切实加强党对农村的全面领导,还可推动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抱团发展、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推动群众致富。通过促进村集体与村民“联产联业”“联股联心”,从而让土地更集中、生产更集约、效益更凸显。

  推广“四型十七招”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为了让乡村经济真正“活”起来,让村集体富起来,庆安县制定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规划(2018—2020年)》,《规划》里除明确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基本原则、每一年的具体目标外,还详细给出了发展路径:富村“四型十七招”。产业项目型、优势特色型、资产资源型、服务共赢型……这些从全县各村镇和百姓中集思广益、反复论证得来的有效增收高招、实招,帮助庆安各基层乡村充分利用区位、产业、资源、特色等自身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可持续健康发展。

  “同发村通过反租倒包土地招,在成发德屯种植中药反魂草和月苋草,每年村里可保底收入10万~15万元;通过代购生产资料招,与工行合作每年代农购肥700吨,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1万元。

  同富村凭借紧靠鸡讷公路的先天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吸引省供销社下属的倍丰农资集团落户建设粮食仓储项目,为村集体带来连续50年,每年6万元的收入。”同乐镇党委书记刘俊杰告诉记者,同乐镇下辖5个村,对照县里提出的“四型十七招”,结合自身优势和资源,各村至少都用到了两招以上,村级收入均超过了10万元。

  强化人才“引培留用”人才强县人才兴农

  “人才振兴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只有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才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庆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孙合江告诉记者,为了实现人才强县、人才兴农,庆安高度重视人才“引培留用”,不断推动优秀干部和农业人才向农村基层流动,在实践中培育实用人才,落实优惠政策留住骨干人才,创新工作机制大胆使用优秀人才,并在全县组织开展了“乡贤润桑梓”活动。

  2018年3月,在郑彦威的诚挚邀请下,已在韩国任商会会长,拥有56家连锁餐饮店的曙光村人徐龙奎决定返乡任村主任,带领家乡走上振兴之路。成立农业合作社、建设黄豆种植基地、开办辣酱厂生产辣酱、泡菜并出口韩国……在徐龙奎的带领下,2019年曙光村预计增收将超百万。

  在庆安镇保安村,源升河酒业董事长李敏被聘为荣誉村长后,不但为村里投入资金50多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68个,还与村里共建了水稻繁育基地,让保安村村集体实现了持续性增收。

  仅2018年一年,庆安县就引进人才239名。这些人才的引进,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注入了创新活力。

责任编辑:姜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