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4月9日讯 为更好地宣传垃圾分类相关政策、要求,9日,黑龙江日报党员及志愿者将来到哈市5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作为志愿督导员进行入户督导、宣讲垃圾分类。
4月3日、8日,黑龙江日报分别组织两次垃圾分类公益课,从垃圾分类的理论到垃圾投放的实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宣讲,希望通过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入户的志愿督导员做到基础扎实,宣讲精准。在9日活动当天,志愿督导员还将在小区内、居民家中发放垃圾分类环保袋,希望市民在家中做到精准分类、细致分类。哈市生活垃圾将实现“四分类”:
1.可回收垃圾: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废纸: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
塑料: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等;
玻璃: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
金属:易拉罐、罐头盒、牙膏皮等;
布料: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
2.厨余垃圾: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
3.有害垃圾: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4.其他垃圾:是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垃圾分类两大误区
误区1:坚果壳被归入“其他垃圾”
大骨棒因不容易腐烂,被很多市民误认为是“其他垃圾”。但事实上大棒骨是厨余垃圾,类似的还有玉米核、坚果壳、果核等。
误区2:卫生纸是纸也可回收
卫生纸、餐巾纸是家中最常见的纸类垃圾,也被很多市民列入可回收垃圾。但实际上,由于这种纸遇水即溶,不算可回收纸张,类似的还有陶器、烟盒等,都不可回收,应归入其他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