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3月,万物复苏,又一季棚室蔬菜开启种植模式。记者来到双鸭山城郊棚室蔬菜种植地——尖山区安邦乡的双兴村和双合村,一栋栋棚室里看到的是红火忙碌的棚室蔬菜生产场面。
在双兴村村民满亚军家的蔬菜棚室里,坐床、覆土、撒种,正在俯身点种萝卜种子的满亚军忙得脸上浸出汗珠。满亚军说,他家有2个棚室,在今年的春节前后就开始了蔬菜育苗,目前温室里的蔬菜秧苗长势喜人,棚室里的蔬菜苗已经移栽完毕。
“他家可厉害,蔬菜主打有三样,白萝卜、香葱、娃娃菜,常年占据国贸和三利两处市场,市场商贩都认识他。”陪同记者采访的双兴村党支部书记郭新华赞誉地说。
“现在我家又加上了野山芹,市场受欢迎,销路好着呢!”在野山芹菜池里忙碌的满亚军爱人听见村支书的夸赞接话说。
郭新华说,双兴村有蔬菜生产大棚120余栋,有棚室蔬菜种植户70余户,棚室面积近20万平方米,年产棚室叶菜80万斤。目前,全村棚室秧苗移栽已经结束,20天后就将陆续长成上市。
对于记者提出的为什么选择种植棚室叶菜,郭新华介绍说,双兴村棚室蔬菜以叶菜为主,主打品种有生菜、油麦菜、小白菜、水萝卜、茼蒿、菠菜、娃娃菜、油菜等,叶菜相比其他棚室蔬菜利润高,还能与外进菜形成价格优势和市场销售优势,销路好,收入高。
据安邦乡主抓农业生产的副乡长包永远介绍,经过多年的蔬菜种植经验摸索,安邦乡蔬菜种植户的种植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菜农们也很注重差异化种植模式的应用,注重种植结构调整,乡政府也会结合全乡蔬菜种植结构,及时给予蔬菜种植户蔬菜品种、种植面积、市场需求、上市时间等方面的信息指导,避免因蔬菜产量高、上市时间集中、价格走低而影响菜农收入。
在双合村菜农刘福军家的蔬菜棚室里,刘福军正在给爬蔓的豆角秧挂蔓绳。刘福军说,他家有总面积2000平方米的三个蔬菜大棚,从春节后的育苗开始,他就没有歇息过,付出总有回报,今年他育的蔬菜秧苗苗壮长势好,已经全部移栽进了大棚。
看着蔬菜棚室里满眼绿色、茁壮成长的秧苗,刘福军笑容满面。
刘福军介绍,他采取套种模式,在豆角地套种了油菜、小白菜、油麦菜和生菜,20天左右小白菜、油菜就可以上市,30天左右油麦菜上市,40天左右生菜上市,最后是油豆角上市。他的棚室里还栽种了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蔬菜,一年下来,收入能达到五六万元。
刘福军说,农业生产一半是看天吃饭的,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了,我们城郊蔬菜种植户是一刻也不敢耽误,错过一天,到时长成的蔬菜价格就会遭遇过山车,上午两元一斤,到下午很可能只卖8毛,那样我们菜农的收入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春宵一刻值千金”也适用抢抓农时的棚室蔬菜生产。
双合村党支部书记丁立保介绍说,多年来,双合村就是我市近郊棚室蔬菜的主要生产种植基地,拥有蔬菜棚室500余栋,棚室面积近30万平方米,年棚室蔬菜产量超过200万斤,作为城市菜篮子,双合村菜农为丰富我市市民餐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据副乡长包永远介绍,安邦乡作为城郊乡镇,全面围绕城市市场需求和市民需求发展棚室蔬菜经济,全乡建有蔬菜温室、蔬菜大棚800余栋,棚室面积55余万平方米,年蔬菜产量达到600万斤以上。仅双兴、双合两个村的棚室蔬菜生产年供应量占到我市主城区三利、国贸两家市场的一半以上,棚室黄瓜、西红柿、油豆角、辣椒、茄子、土豆及新鲜叶菜类为市场主打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