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8日讯(张鑫鑫 韩陈 记者 庄园)记者从28日召开的哈尔滨海关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哈尔滨海关结合黑龙江省特点,以综合保税区开放发展和进出口企业实际需要为导向,形成了《哈尔滨海关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19条措施》。措施涵盖促进贸易便利、培育新兴业态、助推综合保税区升级发展3方面。目前,已有7项具体措施落地生效。

据哈尔滨海关党组成员、副关长李延城介绍,在促进贸易便利方面,该措施支持区内企业适用“四自一简”模式,即由企业自主备案、自定核销周期、自主核报、自主补缴税款,简化海关业务核准手续,提升便利化水平;实现综合保税区之间、综合保税区与保税监管场所之间保税货物点对点直接流转,卡口自动核放,提高企业通关效能。在综合保税区卡口设置非申报通道,对不涉出口关税、不涉贸易管制证件、不要求退税且不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物品,实行24小时通行;对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业务实行统一账册管理,实现一次申报,简化企业通关手续;支持区内企业开展冰鲜水产品跨境电商网购保税业务,在入境口岸完成检疫后,允许用符合要求的运输工具运至综合保税区再检验;境外入区的糖果、糕点、饼干等加工食品,凡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的,在满足有关条件的基础上,抽样后即予以放行。
在培育新兴业态方面,支持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开展进口汽车保税存储、展示等业务;支持建设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允许在区外开展保税展示交易业务;进境展品展后进入综合保税区视同离境予以核销;鼓励综合保税区引入艺术品拍卖企业,允许区内俄罗斯油画等文化艺术品凭保后运至区外(省内)进行展示和销售;鼓励科研院校、重点企业等在区内设立研发中心,从境外进口且在区内用于研发的货物、物品,免于提交许可证件,进口的消耗性材料根据实际研发耗用予以核销;支持飞机、农机等大型设备融资租赁业务,涉及跨关区作业的,实行海关异地委托监管;鼓励在综合保税区开展手机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保税检测维修业务;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在综合保税区开展非转基因大豆期货保税交割业务;鼓励综合保税区依托中欧班列、哈绥俄亚陆海联运大通道开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
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申建综合保税区;支持区内企业申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竞争力;对区内研发制造企业申请高级认证的,优先开展认证,符合条件的直接赋予高级认证企业资质;允许区内加工制造企业接受区外企业加工委托,充分释放区内企业的剩余产能;支持综合保税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中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相关的改革试点经验,将综合保税区打造成我省对外开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