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6日讯(记者 王春颖 霍枭涵)6日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省区市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黑龙江省专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文涛回答记者提问。

在现场,文涛省长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出的关于“黑龙江省在打造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问题时说:
我先亮一亮家底吧,农产品精深加工,这是“两句话”。第一句,说起农产品,我们黑龙江农产品是中华大粮仓,我们的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都占全国第一。同时,我们的水稻、大豆、玉米产量也占全国第一,所以我们又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黑龙江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我们的特点是寒地黑土,“寒”是天然的杀虫剂,黑土是天然的肥料,刚才庆伟书记也说了,我们的绿色食品认证面积是7396万亩,占了全国的1/5,我们的有机食品认证面积是650万亩,占全国的1/4。第二句话,精深加工,我们目前是不够的,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率是53.6%,比全国低12个百分点。所以,在精深加工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当然,差距也就意味着潜力和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提出,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为了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省委把发展壮大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一个战略定位,打造成为第一支柱产业。我们正在按照这样一个部署推进实施,通过一产连接二产、扩大三产,我们叫“接二连三”,就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同时打造供应链,推动我们粮食生产加工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下一步怎么做,主要是从三个方面:一是种得好,这是最基本的。二是产得优。三是卖得俏。种得好,我们要以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为方向,在现有的基础上,对一些稻米、大豆、鲜食玉米、蔬菜、食用菌、马铃薯、中药材,还有林果,就是林下的浆果,要进行基地的建设。我们想,怎么种固然很重要,其实怎么卖更重要,是由市场决定加工企业生产什么,由加工企业生产什么再来决定我们种植什么。这样,生产加工和种植能够融为一体发展,而且是能够走市场化的道路,市场化来推动我们种得好,是一个最基本的配置资源方式。
产得优,就是要有好的企业进来加工生产,我们扩大招商引资,大力引进一些优质的企业,把好的资源通过市场化手段配置给好的企业。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怎么招商?怎么把好的企业引进来?比如玉米,其实玉米原来只是作为饲料原料,做一些简单的加工,现在把玉米做成一个招商的图谱,其实产业链就像图谱一样,就像一棵树,树上面有树枝,可以分散出很多东西。我们不仅把玉米作为饲料,还可以把它作为一些化工和医药的原料,还可以用它生产燃料乙醇,光一个玉米的加工链就会拉得很长很长。我们就是做成一个图谱,然后“按图索骥”,去精准地点对点招商。目前,中粮、象屿、阜丰、益海嘉里等国内外知名农产品企业已经在我省落户布局。
种得好、产得好,还要卖得俏。营销是我们的短板,营销当中短中之短是我们农产品品牌塑造不够。比如,东北大米名扬天下,五常大米大家都知道,但是我们看到一些案例,五常大米被一些不法商人掺假造假也是屡禁不绝,市场上鱼龙混杂,怎么办?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市场监管,加大打击力度。
另一方面,也要善于运用市场的手来进行调节。去年在省委的决定下,我们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办了第一届国际大米节,世界很多种植大米的国家来参与,包括日本、韩国,也包括我们国家的台湾地区,大家同台竞争。今年还要办,10月10日,是第二届,主要是制定大米的标准,传播大米的文化,树立大米的品牌,通过品牌化宣传,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好大米,标准是什么,好大米有哪些品牌或者哪些米庄。所以我们在卖得好的方面,在品牌塑造方面,还要持续发力,打好寒地黑土、绿色有机、非转基因优势牌。同时,我们在线上和线下扩大品牌宣传,增加黑龙江农产品品牌美誉度、认知度和忠诚度。我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我们坚持在“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方面持续发力,就一定会发挥好我们的优势,把农业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