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与祖国同行 汇龙江群英】70年70人之刘伯鸣:铸心磨志练内功 锻造世界级精品
2019-10-07 13:58:23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春颖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0月7日讯 (记者 王春颖) 刘伯鸣,中国一重首席技能大师。工作29年来,带领他的创新团队攻克了诸多超大、超难锻件及核电高端产品锻造工艺难关,填补了多项国内行业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为中国在超大锻件制造领域赢得了国际话语权,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黑龙江省劳动模范、中国一重首席技能大师、全国第五届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8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一重考察。刘伯鸣代表一重劳模第一个向总书记汇报工作情况,总书记称赞说:“你们是有功之臣。”

  刘伯鸣于1990年中国一重技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参加工作28年来,刘伯鸣及其创新团队充分发扬专注进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攻克了诸多核电高端产品锻造工艺难关,填补多项国内行业空白,为促进我国核电装备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工程化、产业化、提升我国核电装备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带领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立足岗位巧干实干、创新增效,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中业绩突出,获得多次表彰奖励。刘伯鸣创新锻造方法30多种,开发锻造技术30余项,指挥15000吨水压机出色完成了AP1000锥形筒体、459吨整体水室封头、388吨核电蒸发器管板、619吨核电常规岛转子的锻造任务,填补一项又一项国内锻造空白,也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刘伯鸣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荣获“黑龙江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齐齐哈尔市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等荣誉称号。

  在第三代百万千瓦核电核心装备生产中,有不少形状复杂、锻造难度极高的超大型锻件,这种个性化、小批量、大吨位的锻件,属于核电装备的高端产品,是对制造企业锻造水平和极端制造能力的严苛考验,也是第三代百万千瓦核电装备国产化进程中必须突破的生产操作型难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核电锻件为锥形筒体,其锻造的关键难点在于不仅要保证筒体大、小圆的同心度,还不允许出现较大椭圆,且锻件容易出现壁厚“不均匀”现象,锻造难度远远高于普通筒体锻件。挑战面前,刘伯鸣迎难而上,与技术人员一起反复研讨更可靠更有效的具体操作方案。操作中,刘伯鸣精确指挥锻件变形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控制锻件的轴向串动和旋转角度,精细调整水压机的压下量,保证了活件壁厚均匀,最终成功锻出国内最大的首件CAP1400锥形筒体,填补了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中仿形锻造技术的空白。

  刘伯鸣不仅注重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作为业务骨干,他通过开展岗位技术练习、重点锻件生产经验交流、每月生产技术经验总结、建立岗位练兵台,互学互助结“对子”等灵活多样的岗位培训活动,全面提升班组人员的技术水平。活动开展后,水锻厂超大、超难锻件的锻造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3年至今,他指挥15000T水压机先后锻造完成619吨核电转子4件、499吨核电容器法兰接管段6件、388吨核电蒸发器管板2件、459吨整体水室封头4件等特大型核电锻件及模锻件,为推动我国核电大型锻件制造技术升级、提高我国锻件制造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做出重要贡献。

  近年来,刘伯鸣还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厂领导和工会的支持下,组建了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岗位建功为主题,全面深化技术创新,开展“立足本职岗位,提升创新价值”活动,围绕生产重点、难点积极献计献策、发明创造,取得了丰硕成果,有效扩大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如在《加氢筒节减余量》创新课题攻关中,刘伯鸣劳模创新小组多次现场调查,分析总结100组筒节数据,发现102项问题点,经过周密思考和协商,最终确定了石化反应容器筒节的减余量方案。经实践检验,2014年79个加氢筒节节约钢水量2700吨,折算资金2457万元。通过课题立项、数据分析与研究及课题成果实践检验,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创新能力,也通过刘伯鸣的“传、帮、带”培养了一批优秀员工,解决了企业生产的实际难题,为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节能降耗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刘伯鸣劳模创新工作室还完成了《创新生产方式加快生产节奏》和《转变方法提高长筒类锻件质量》两项课题,节约节约附具资金达87.25万元,通过课题攻关,将2016年长筒类锻件合格率从2015年的86.7%提高到93.9%,优级品率从13.2%提高到18.9%,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刘伯鸣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蓬勃朝气,充分发扬务实精进、扎实进取的工匠精神,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做,干一流的事业,创一流的经验,出一流的成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为做强做优中国一重,实现“世界一流高端装备研发、制造与服务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的发展目标最大限度地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