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花30多万买64头驴!黑龙江农民老魏这样实现稻米“种得好与卖得好”
2019-10-12 10:15: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亮 孙英鑫 付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0月12日讯(记者 王亮 孙英鑫 付巍) 在第二届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上,C馆展位一个角落里老魏很忙,他正在给消费者介绍自己的大米品牌——驴稻田。记者在与老魏接触的短时间里,他的朴实、耿直让人印象深刻,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老魏的合作社转型之路,从中或许可以窥见黑龙江稻米“种得好与卖得好”路径。

老魏为自己的品牌代言。

  老魏,全名魏显军,是林口县北方龙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5年之前,他看到别人种植的有机水稻,卖上了高价,觉得眼红。于是,2015年合作社尝试种植了2400平方米水稻,水稻品种为龙稻18,共生产出2000斤大米,除保留800斤外,其余的1200斤卖出了1.2万元,这是老魏首次按照“有机标准”种植后,尝到了甜头。

  当时,老魏认为没有化肥和农药,就是有机的。但当有人问地里施的什么有机肥,有机肥是什么标准?他却一点答不上来。2016年,被幸福冲昏头脑的老魏种植了30亩水稻,由于盲目扩大面积,产品滞销了,这可把老魏愁坏了!

  愁归愁,得找销路!老魏把焦急化为动力,四处寻找销路,终于在林口县农业主管部门指导下,学习有机种植,开始申请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并于2016年12月15日初次发证,最终于2018年12月15日颁证。同时,老魏2016年去山东考察,花了30多万买64头驴,除了搞养殖外,也用驴粪做合作社水稻基地的底肥。

  2017年,老魏参加了由省农业主管部门主办的南京等两场“黑龙江优质农产品推介会”,很轻松地就把2016年库存米都卖出去了。从此,每年的大米都能卖出去,老魏算是转型基本成功,在“种得好与卖得好”上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路径。

  现在,老魏已经摸索出“以驴粪为主,以有机肥为辅”的独特种植模式。而在有机肥使用上却遇到了问题,使用当地的有机肥厂生产的有机肥,价格是便宜,但使用量大,导致人工成本增加。于是,在降成本的摸索中,老魏与北京清大元农公司合作,使用该公司生产的有机肥,虽然价格偏高,但是使用量小,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

  在谈及本届国际大米节的收获,老魏告诉记者,11日上午,1个人直接买走了4000斤大米,2天内已跟10多位采购商洽谈,其中2位比较有意向,打算要去基地参观,本次参会算是收获满满。

  2019年,老魏的种植规模与2018年一样,种植规模只能生产出5万斤大米,记者问他为什么不扩大种植规模,老魏表示,他有机认证的种植面积就那些,扩大不了。

  老魏的朴实、耿直,以及对他的“一亩三分地”的执着和用心,代表着黑龙江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们在为实现黑龙江大米“种得好与卖得好”做出积极贡献。

  老魏在采访最后对记者说:“我的想法很简单,把土地经营维护好,把水稻种植好,至于在营销上,有政府搭平台,我们不愁卖,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责任编辑:张广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