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走街串巷访百家】沈淼:走遍田间地头带贫困村迎来新“曙光”
2019-11-19 18:19: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庄园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1月19日讯(记者 庄园) 泥草房、坑洼不平的土路、村部大院中丛生的杂草,这是嫩江市海江镇曙光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沈淼第一次进村时看到的景象。

如今的曙光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五年前的曙光村还是我省的省级贫困村,全村共有747户,2413口人,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只有7亩,村集体没有积累还欠外债,村部办公室只有两张办公桌,甚至没有电脑等办公设备,更别提文化广场和产业项目,一贫如洗的状况不禁让沈淼犯了难。如何改变现状、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成为沈淼的一桩心事。

沈淼组织村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脱贫攻坚不能“等靠要”,主动作为最为关键。8年的乡镇工作经历带给了沈淼丰富的农业农村工作经验。上任的第二天她就带着小本子、拿着笔,走家串户做调查,十几天的时间,她跑遍田间地头,摸清了“底数”、梳理了“问题”、找准了“症结”,又组织村“两委”、党员、群众、贫困户召开各层面的座谈会,多方征询意见,形成了“基础设施先行、加强党支部建设、发展产业项目、推动全村脱贫奔小康”的脱贫致富总体发展思路,并带领村干部制定了年度脱贫、三年脱贫规划。

曙光村村民孙宝忠展示他的新义肢。      

  “村里的路不好走,一下雨更是泥泞不堪,大家出门难”、“房子也还四处漏风,只要出现个刮风下雨的,在家猫着别提多难受了”。基础设施不便、硬件条件差几乎饱受村民们的诟病。为尽快解决硬件条件差的难题,沈淼一趟趟奔走于各相关单位,想千方设百计要项目、筹资金。据了解,从2015年至今,沈淼已经累计争取项目资金1200余万元,使村里硬件条件得到彻底改善:硬化巷道7.86公里,铺设U型槽路边沟5公里,安装路灯56盏,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改造C级危房189所,让群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建成3处文化广场,群众农闲时有了文体活动场所,整村自来水入户,用水安全有了保证;建成省级标准化卫生室,实现村民小病不出村......基础设施的彻底改善,坚定了群众脱贫信心。

  脱贫致富如果只靠向上级部门要资金无异于竭泽而渔,只有做大做强自己的产业,激发内生动力才是长久之策。为了让贫困户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她鼓励党员、村干部带头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使村民从有限的土地中解脱出来,外出务工,人均年增收近2000元。同时因地制宜,投资130万元发展滑子蘑扶贫产业项目,进棚菌棒6万余棒,以“党员+合作社+扶贫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全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及村民在家门口务工增收。在扶贫基地务工村民和贫困户最多达30余人,通过开菌袋、摘蘑菇、剪根,人均增收4000余元。村里贫困户还通过小额贷款入社分红,户年均增收1760元,光伏扶贫电站带动,户每季度分红300元。如今,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62人中,已脱贫28户57人,剩下的2户5人即将脱贫出列。

曙光村扶贫产业大棚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务工增收。      

  “有事就找沈书记,家里的大事小情啊,她都能给你张罗上,我这条腿啊,就多亏了沈书记。”曙光村的贫困户孙宝忠由于意外失去了一条腿,一万多元的治疗费用在他面前无异于天文数字,沈淼知道后,主动联系医院和社保局,帮他免费更换了价值一万余元的新假肢。不仅是孙宝忠,村民们生活中出现的任何小事都是沈淼十分重视的大事,帮贫困户李念忠办理大病保险给付、给卧床的贫困户老党员张信堂办低保、协调县中医院骨干团队到村为全体村民义诊......一桩桩、一件件,关乎群众的点滴事情,沈淼都看在眼里,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采访期间,沈淼一直表示,只有把村民当亲人,把曙光村当成自己的“家”,村民也会把她当成最贴心的人,“只有这样大家伙才跟着你一起干,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才会凝心聚力,也只有这样,脱贫的道路上才能一个人都不会少。”

  五年的辛勤付出,贫穷落后的曙光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嫩江唯一一名女性驻村第一书记,五年的工作中,由于多年在艰苦环境中摸爬滚打,沈淼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还患上了胃病,但是她并不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到党组织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曙光村群众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会少!”沈淼如是说道。

责任编辑:姜继周

【专题】新春走基层

【专题】走街串巷访百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