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日报12月9日讯 一头利落短发,一副半框眼镜。站上三尺讲台,她侃侃而谈:“技工人才就是工匠,我们培养的技工人才就是‘大国工匠’,国家的高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技能人才,将‘中国制造’推向世界。”
33岁的戚新杨是黑龙江技师学院教师,主要讲授电工基础课程。十年前在梦想的指引下,在教师母亲的鼓励下,她从南方城市回到家乡,走上讲台。
“印象最深刻的是我2012年第一次参加比赛,从开始的懵懵懂懂到最后的深刻领会,在反复的实践创新与修定中提升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我找到了人生目标,找到了希望。”戚新杨说,这个“希望”就是要扎根技校培养学生,让学生们挺起“中国制造”的脊梁。
“技工院校的学生通常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参差不齐,这可以借助新型媒体——‘微课’来辅助学习。”戚新杨介绍,微课表现形式多样,能对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既能拓宽课堂教学的时空,又能整合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然而录制一堂微课,往往要比准备课堂教学花费更长时间,倾注更多研究心力。
“我们的教学设计和录制方案要制作的更加详细,还要事先排练并录制单人讲解、多人讨论短视频,再完成后期配音、配乐及整体微课编辑。”她说,制作出成体系的电工基础学科微课资源,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悟得明白,所以再辛苦也是值得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获奖频频:省中等职业学校省级说课比赛一等奖、省中等职业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省级教案评比二等奖、国家级微课一等奖、国家级课件一等奖……
看着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在各自的平台上有了不错的发展,戚新杨十分自豪:“这些优秀毕业生们才是我真正的‘军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