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9日讯(记者 王春颖 许诺)9日,“重振雄风再出发·龙江这一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专题发布会举行。记者获悉,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积极对接省委“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十百千”培育行动。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4家,截至2019年10月末,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477家,营业收入实现2215.4亿元,同比增长8.8%。
三产融合水平明显提升
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我省目前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可达57%,粮食加工转化率可达65%,分别比上年提高4个和6个百分点。全国农业产业强镇达到30个,国家和省级产业园达到67个,省级农民创业园达到108个。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可发展到5020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可达51亿元。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68个,入选国家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名录21个。
县域经济发展明显向好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挥省、市、县三级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五项工作推进机制,按季度对主要经济指标和参考指标进行调度,争先进位并排名通报,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指导63个县市重点推进了144个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8%。对全省经济正向拉动,呈现创新晋位、比学赶超的良好态势。
市场营销领域明显拓宽。
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大米节、第二届农民丰收节、首届中医药博览会、世园会“黑龙江省日”活动。积极推进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开展了订单农业“聚土地”项目,组织方正、五常等10个县(场)10种农产品上线销售。“龙江鱼”成功走进阿里巴巴盒马鲜生北京连锁店。大米网累计组织拍卖246场,拍卖总交易额达114.1亿元。全省8857个益农信息社实现电商交易额1.92亿元,同比增加5.6倍。全省获得地标认证农产品215个,获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37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0个。北大仓“黑土地”牌大米蝉联国际大米节金奖。
农业农村活力明显增强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省10413个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完成清产核资,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或经济合作社7856个,完成登记赋码录入国家登记系统的4351个。成立了黑龙江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立了44个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409.8万本,颁证率94.7%。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20.7万个,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4000多万亩次。农业大数据金融平台累计为农贷款69亿元。全省32个县域开展蚂蚁金服农村“普惠金融”项目,发放贷款24.3亿元。探索推广“投保入股分红”等农业保险模式,全省种植业政策性保险承保1.3亿亩,同比增长8%。种植业大灾保险承保面积1025万亩,增长183%。养殖业政策性保险承保65万头。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全省485个村实施整村改厕,完成改厕13.25万户。189个行政村开展农村垃圾治理试点,辐射带动4305个行政村开展垃圾治理。对25个水源地保护区6318户实行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建成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站1100个、秸秆直燃锅炉供热项目47处,安装户用生物质炉具8.8万台。打造“菜园革命”示范村107个,全省“菜园革命”示范村总数达到259个。全省村级法律顾问覆盖率达到79.8%,村级重点区域监控视频覆盖率达96%。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5个,73个乡镇被评为省级文明乡镇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