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9日讯(记者 迟亦达 张隽珊)1月19日,哈尔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市长孙喆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在回顾2019年工作时指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明显,产业项目建设实现新跨越,新区引领带动作用加速显现,粮食生产再夺大丰收,精准脱贫取得显著成效,城市宜居环境再现新变化,人民生活得到更多实惠。
优化营商环境
推进执法职能队伍向一线下沉,将区级接得住管得好、办事效率更高、更便民利企的130项行政权力和33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到区。优化政务服务,适合区县(市)两级3086个审批和服务事项实现标准化,“不见面”、“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覆盖面分别达35%、94.8%和97.1%,推出就医线上预约挂号、公积金个人业务网上办理等“办事不求人”事项492个。
打好三大攻坚战
加大精准脱贫力度。强化污染防治,源头治理大气污染,淘汰改造燃煤锅炉1106台,新增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267台,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人工造林7.86万亩。
加快推进哈尔滨新区建设和开放合作
出台支持新区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带土移植”的招投标评定分离等11项深圳制度办法落地实施,导入优质教育、医疗、文化资源,加大智慧城区建设力度,新区功能品质和承载能力得到提升,宝能、绿地、融创等一批大项目接连落户,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启动建设,园区内龙岗科技创新产业园新入驻企业达337家。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新开通哈尔滨至喀山、吉隆坡、雅加达等5条国际航线和11条国内航线,机场第二跑道附属工程开工建设。综合保税区进出口额同比增长300%。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并开始实施。
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
完善交通体系,二环乐松广场高架桥、三环王岗地道桥和向东街地道桥等75个项目竣工投用,地铁1号线三期载客运营,哈尔滨站改造全面完成。改造老旧供热管网102公里,新增集中供热能力700万平方米。清理历史动迁遗留的“城市疮疤”,启动改造项目18个,涉及征拆800余户、近4万平方米;复建历史遗留长达10余年的龙凤、国贸“烂尾楼”;拆除违法建设2万余处、392万平方米。
为百姓排忧解难办实事
解决基本民生保障问题,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十三连增。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服务驿站34个,打造老年宜居试点社区22个。新增幼儿园、中小学校“明厨亮灶”食堂1000家,创建足球、冰雪、航天科普特色学校222所,组建中小学冰球队120支。城乡居民基本医保门诊统筹、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分别提高5和10个百分点,农民工跨省异地就医纳入直接结算。新建冰上运动气膜馆8座、江滨浴场4处,健身路径实现主城区和县(市)城关镇住宅小区、开放式公园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