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日讯(记者 许诺 那鹏翔)1日下午,哈尔滨市首批2名新冠肺炎患者在哈尔滨市传染病院治愈出院。记者目送了两位患者出院,他们向媒体镜头挥着手,边笑边说着“感觉和以前一样!感谢医生们。”陪伴他们近一周的医护人员送两位患者上了120后,转身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哈尔滨传染病医院的院区内又恢复了宁静。

从1月21日下午收治第一例疑似患者开始,这里就成为医护人员与患者携手对抗病魔的主战场。疫情发生期间,哈尔滨市传染病院组织对医护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和鼓励。“作为传染病行业的,我们医院的每一名医护人员都要经得起担当,作为卫生战线的救护队,任何出现危机或者有疫情发生时,我们就敢于冲锋,打得赢这场‘战役’。哈尔滨市传染病院院长王静伟说,疫情刚刚发生时,大家都写下请战书,这也让他为医护团队感到骄傲。

在哈尔滨市传染病院的2号楼,住有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的患者,可以说是“重污染区”。在发热门诊隔离区旁的综合服务中心,一名年轻的工作人员紧张的忙碌。“1月21日接到岗的任务后就直接过来了,我现在工作的位置属于重污染区,家人把年幼的孩子送到妈妈那里照看,这样我就能全身心的参与到前线的工作中。”

在这栋2号楼里,每一个出入的医护人员都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一天结束,医护人员脱下“战甲”,眼眶周围被勒出了深深的印痕,她笑着对记者说,你看我像“忍者神龟”吗,虽然是句玩笑,但在场的人却笑不出来。
厚重的防护隔离服背后,是医者的坚守。

病房第二党支部在此次疫情中,是接收患者的第一梯队,彰显出了党员的无畏与拼搏精神。这个由四个病区组成的是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所属八病区作为第一个收治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的尖刀科室,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八病区主任张铮、护士长高玉梅自疫情战役打响,就日夜坚守在工作岗位,只是偶尔利用科室工作稳定空隙,回到家中,拿些换洗衣物后,便又匆匆的赶回单位继续工作;病房第二党支部书记吕玉梅,是八病区的办公室护士,自疫情开始,每天工作时间均不少于13个小时,为科室的运转提供了强大的保障;病房中还有因为疫情扔下新婚丈夫的医生白晶,有将年幼的孩子交给父母照顾的李健、陈东旭医生、蔺美丽护士,有无暇顾及怀孕5个月妻子的王宇医生,也有进到隔离区年龄最小的21岁护士钱思雨和双职工家庭的王金龙医生。八病区即是一个年轻的集体,更是一个有坚强战斗力的集体,他们正经历着一场不一样的“旅程”。

1日傍晚,透过病房的窗户,记者再次看到医护人员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温暖的灯光映着冬夜的院区,大红灯笼挂在2号楼门前,照亮一丝温暖,一丝希望。
医护人员们目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最新情况,所见所闻彰显了全民抗疫的巨大能量,更增强了最终战胜疫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