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2月5日讯 4日,哈尔滨市政府新闻办主持召开的哈尔滨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对哈市目前疫情情况进行了通报分析,介绍下一步全市疫情防控的重点。特别是会上公布两个集中发病的典型案例,足以证明家庭聚会、聚餐和密切接触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重要传播途径。为此,哈市提出,要坚决切断疫情传播的途径,严禁各种人流集聚,把社区防控作为重中之重。
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哈市现有疑似病例71例,其中9例有在武汉工作、学习或短暂停留经历,20例有接触确诊病例或武汉疫区人员经历,42人无到过武汉疫区或接触疫区人员经历。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138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502人,已解除医学观察636人。在63例确诊病例中,共有涉及家庭聚会、聚餐和人员密切接触的10起聚集性疫情,共发病37人,占总发病人数的58.7%。
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哈市确诊或疑似病例主要分两个阶段:一是确诊病例为输入型病例。从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1月27日,确诊病例为输入型病例,都有发病前14天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持续传播地区旅行史或居住史。二是从2020年1月28日开始,二代病例出现。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副院长蒋力学提出建议:一是社区防控是重中之重。落实排查管控责任制,把外来人口、返乡人员、发热病人真正管理起来,严防死守、不留死角。由市指挥部督导组到各区县(市)办事处、乡镇政府督导疫情排查、居家隔离人员管理。二是首诊负责。发现发热病人并管理起来是关键。非发热门诊不允许收治发热病人,发现发热病人必须转诊至发热门诊。发挥社区力量,发现病人立即报告。三是加强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严格控制院内感染。改扩建发热门诊,将X光机等移至发热门诊,坚决区分开发热和非发热就诊区,一切诊疗活动都在发热门诊完成。
新闻发布会上,哈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杨超提出:一是建立严格的制度,做好消毒等卫生防疫工作。建议大型公共场所应停止使用集中式空调,如果必须使用,应采取全新风换气、关闭回风口,加强消毒、防疫。缩短大型公共场所营业时间,以便给予充足的时间彻底进行消毒。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定期清洗和消毒。二是加强监督检查,保障人员健康。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应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商场在入口处设置测温仪。场所设置专门人员加强管理,对不佩戴口罩的,场所有权拒绝接待。限制客流进入商场、避免人员在公共场所长期逗留,根据客流情况随时调整收银台,防止顾客扎堆、人员密集。一旦发现可疑疫情,及时报告辖区疾控部门等待处理。三是大型公共场所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张贴、悬挂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标语,面向顾客开展防控知识宣传,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基于当前疫情的严峻形势,哈市卫健委强调:一是禁止聚会聚餐。疫情防控期间,为避免人群聚集引起的病例传播,吸取典型案例的教训,自觉做到不聚集、不聚会、不聚餐。二是出行戴好口罩。公共交通、出租车等交通工具、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对不佩戴口罩人员,有权拒绝接待和服务。三是集中隔离观察。对排查出的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采取集中隔离观察,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坚决遏制疫情扩散。四是主动自觉排查。由单纯的政府排查,转变为全社会和广大市民共同的责任义务。对不如实提供个人真实信息和行动轨迹的,要依法依规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