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0日讯(记者 郑通) “感谢你们让我们过了一个不同的、但又记忆犹新的新年。今天我们隔离期到了,在此我们想对你们说一声‘辛苦了,谢谢’!”2月7日,十一名在哈尔滨市呼兰区结束留观的武汉游客给呼兰区卫健委留下了这样一封感谢信。

1月25日,呼兰区卫健局根据呼兰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工作指挥部的指令连夜奔赴大顶子山温泉度假村,对这里的28名外地游客进行了调查和健康问询,并将武汉籍游客与外省籍游客分批次运回呼兰区政府指定的宾馆进行医学观察。其中涉及五个来自武汉的家庭,共十一个人。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规定,他们要在宾馆进行不少于14天的医学隔离观察。面对十几天漫长的隔离观察期,大家出现了烦燥、恐慌情绪。
为了让滞留在呼兰区的武汉游客不感到孤单无助,呼兰区委、区政府多次专题研究,保证其生活质量。区卫健局和质监局等单位爱心接力,形成了一条无缝衔接的爱心传递链条。安排隔离期间观察管理人员、卫生服务人员、物资采购人员、外联人员对接他们隔离期间的生活需求;联合建设社区中心安排医务人员对接他们的医疗需求;抽调18人组建接待组,对接他们隔离期满后的生活需求。

留观人员需要电热水壶,区卫健局副局长生明志连夜赶回办公室,做好消毒后送回宾馆;十一名游客中有三个儿童,工作人员就精心挑选日用品和玩具,让身处异乡的娃娃们不再孤单;区疾控中心送来防控口罩和消杀用品,医护人员定时对他们居住的房间进行消毒灭菌,帮助他们消除恐慌情绪;大年初五,工作人员还送上了热气腾腾的饺子。
隔离观察期结束了,爱心接力棒由区卫健局传递给区质监局。为了解决解除医学隔离后武汉游客的住宿问题,区质监局提前协调了辖区有接待能力的一家宾馆。可时值春节假期,宾馆的服务人员返乡还没有返回工作岗位,宾馆几层楼的管理,只剩老板一个人在忙活。18名市场监管工作人员进入了战时服务员的角色,轮流入值宾馆,为这五个家庭提供全面的生活服务工作。直到为五个武汉家庭协调到了一家条件更好、配备了专业服务员的宾馆,这18个“临时工”才下岗。
住的问题是解决了,吃的问题怎么解决?质监局又主动联系餐饮单位,精心筛选了能为武汉客人专门提供送餐服务的餐饮企业,要求他们注重营养搭配,照顾客人家乡口味,考虑到三个武汉小孩儿的营养问题,还专门加做了好消化的儿童营养餐。
时间久了,武汉客人早已把质监局的工作人员当成了可以依靠的亲人。
2月9日一大早,质监局局长刘德伟接到了一个归属地为武汉的电话,电话里传来了隐约的抽泣声。他马上意识到,武汉客人遇到困难了:“你不要哭,有什么难事情慢慢说,我帮你想办法”。
原来,这些客人外出了这么长的时间,身上的钱快用完了。半个小时后,一箱箱方便面、水果、牛奶、面包带着爱心和温度陆续送进了宾馆。一名小朋友向工作人员比了一个“V”字型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