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1日讯(李华虹 杨嘉安) 2月13日深夜,哈医大二院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160名医护人员抵达武汉。在战“疫”前线,第一晚,很多队员失眠了……望着窗外对面楼宇上亮起的“武汉必胜、中国必胜”,队员们心里暗自呐喊“武汉,我们来了,一起并肩战斗!”

第二天一大早,120名护理人员进行了严格的防护培训后,分组排班。整个护理团队执行“总护士长-小组护士长-护理组长”三级护理质控体系,严把护理质量关。同时,为保障每名队员的身体健康,最大限度避免发生医护人员感染,护理团队总负责人马翀奕及侯冬玉、李顺玉、宋玲丽、夏淑莉四名小组护士长在驻地宾馆严格按照感控标准设立消毒点,划分污染区、半清洁区、清洁区,并制定应急预案,她们说“我们把大家从家里带出来,也必须把大家安全的带回去。”


从14日晚9点,医疗队第一组护理人员正式进入武汉市第一医院,静点、采血、吸氧、换药、监测生命体征、及其他护理操作……每6小时进行一次轮换,一组进去另一组出来。“6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一个班次下来我们都饥肠辘辘,尤其半夜下班的时候,早已经过了晚餐时间,但只要有马翀奕总护士长和夏淑莉护士在,她们总是第一时间为我们准备夜宵,虽然很多时候都只是一碗除了盐,没有其他调味品的面条,却让我们的心里暖暖的,比之前吃过的任何面都香!”心内科护士李珂巍记录到。


整个护理团队2月份生日的就有好几个,在战地过生日,虽然简陋,却令人难忘。17日,是眼科护士郭薇28岁的生日,一大早,有的同事就拿来了自己省下来的鸡蛋,有的拿来从哈尔滨带去的火腿肠、牛肉干为她煮了一碗生日面,还有的给她送来了苹果、橙子……郭薇感动得都流泪了。她工作结束后,马翀奕总护士长、李顺玉护士长又给她送来了糕点,虽然没有生日蛋糕,但不耽误郭薇许愿:“希望我们早日战胜疫情,平安回家”,周围的人听完眼角湿润。18日是普外科护士张莉的生日,大家煮面条给她唱生日歌……一次次特殊的“战地生日”,朴素、简单,却让队员们感受到了团队的温暖。
在隔离病房大家穿得像“太空人”一样,不仔细看隔离衣上的名字都认不出彼此,却丝毫不影响团队合作,经过一周的磨练,队员间配合的十分默契,成为了彼此信任的亲密战友。总护士长马翀奕发现,因防护服上没有口袋,护士们在病房里为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等护理工作时需要记录的纸、笔等琐碎物品常常需要拿在手中,工作起来特别不便。20日下午,马翀奕将单位给她配发的干净的床单、被罩都贡献出来,带领在驻地宾馆的休班护士们,亲手缝制起小挎包,虽然针脚简单,护士们却如获珍宝般。
时间在忙碌中过得极快,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工作了一周,护理队员和这里的患者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很多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紧握医护人员的双手,一声声“谢谢”让医护们感到温暖又充满了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