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省法院  >  法院动态
搜 索
疫情当前,“云”调解!即便分隔两地,公正不会缺席!
2020-03-06 20:19:25 来源:黑龙江法院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战“疫”期间,司法服务不打折。3月4日青冈县法院利用网络、微信视频解决一起涉疫物资纠纷。

  2月18日,家住黑河市的何某通过微信从张某处购买额温枪,并通过微信支付了货款。然而,张某收到货款后却迟迟未给发货,经何某多次索要,张某只退回部分货款,剩余的2万元一直未返还。无奈之下,何某网上立案,起诉张某要求返还剩余货款。

  这起纠纷涉及的额温枪属于防疫物品,为迅速化解矛盾,高效处理涉疫物资纠纷,法官第一时间联系双方当事人,征求意见。考虑到案件争议金额不大,有调解可能,法官、特邀调解员、当事人几方同步视频进行调解。

  调解员强调了疫情防控物资的重要性,释法明理,经调解,双方达成协议:张某于3月6日前返还何某剩余货款2万元,并向青冈县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目前,何某已收到货款。

  疫情防控是第一责任,执法办案是第一要务。疫情防控期间,司法服务不打烊,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锲而不舍,多年朋友终和解

  “关某与李某借款合同纠纷一案,微信调解现在开始,下面核对当事人信息......”近日,北安市法院的法官与当事人通过微信群,进行了一场特别的民事纠纷调解。

  李某于2012年向关某借款10万余元经营养鸡场,谁料到生意亏本,李某并没有按期偿还。七年来,关某多次索要,李某却一拖再拖,欠款本息已达15万元。无奈之下,关某将李某起诉至法院。法官多次电话联系双方当事人,希望促成和解,可双方当事人不配合,原告要求立即还款,而被告坚持五年内偿还完毕。

  疫情阻碍了现场调解,即便双方当事人各持己见,法官仍然锲而不舍地通过电话、微信进行网上调解。经过不懈努力,法官的耐心与诚心终于打动了双方,被告李某说出了自己的苦衷,孩子刚读大二,自己身体还不太好,他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大学周边陪读,靠着送外卖、打零工维持生活,孩子读大学的费用和治病的费用是很大一笔开销,李某确想还款,但目前条件实在不允许,请求延长时限。

  就这样,法官反复做着被告、原告的工作,不断与双方当事人探讨还款方案,从最初的五年、三年再到最后半年内一次性还款,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

  疫情无情,阻不断骨肉亲情

  “法官,谢谢你们呀,我收到钱了,不告了”。电话中,当事人马大娘激动地对法官说。

  这是一起赡养费纠纷案件,春节前,原告马某因赡养费纠纷来到杜尔伯特县法院起诉自己的儿子陈某。法官接收案件后,多次组织双方调解,原告马某情绪激烈,不断地哭诉,被告则沉默无语。法官仔细咨询案情,不断释法明理,案件终于出现缓和。

  然而春节后,疫情突发,现场调解已经无法实现,考虑到当事人年纪较大,不会打字,使用智能手机参加线上庭审存在困难,法官及时转变工作思路,采用电话沟通,一方面,积极与原被告电话沟通案情,安抚老人情绪;另一方面,从家庭角度出发,劝解被告,“赡养父母不仅表现在物质生活上,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关心与陪伴,要利用疫情期宅在家里的时间多陪陪老人,听听老人的心里话”。最终,被告主动给付赡养费,原告申请撤诉,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感情破裂,调解离婚

  近日,九三法院承办的王某诉庄某离婚纠纷一案,双方一直争执不休,且原告情绪较为激动,法官凭借多年的审判经验多次与双方电话沟通,双方终于同意“坐下来”谈一谈。

  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在线调解,经仔细询问和了解,法官意识到夫妻双方确实感情已破裂,没有重归于好的可能,法官组织双方就财产分配、子女抚养等问题逐一达成一致意见,并在线核对调解笔录。

  经过在线调解,双方终于放下成见,和平“分手”。

责任编辑:郭丽颖

【东北网专栏】黑龙江省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