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报4月13日讯 “在我的印象中,武汉是一首诗,是一座桥,是一汪湖,是一碗面;是时尚之都,是繁华之都,更是历史之城,是文化之城。但我从未想过,自己会以这样一种方式与你相见……”哈医大一院心血管外科病房护士张跃说,回想起出征前,医疗队不到24个小时就集结完毕,奔赴湖北进驻武汉第一医院。
当时,医护人员们面对对新冠病毒的未知、对新的工作生活环境的不适应等诸多困难。她清楚地记得,支援医院的护士长杨英含着眼泪说:“感谢你们能来,病人们有救了!”其实大家更想说的是:“感谢你们的坚持,用生命守护着武汉,等着我们来!”
临别时患者一家握住他们的手不放
在隔离病房里,队员们每天至少工作4到6个小时。为了省下一套防护服,队员们不吃不喝穿着尿不湿是常态。由于不能开空调,防护服里的温度达到40摄氏度左右,闷热无比。口罩和防护服脱下来时,脸上、手上留下的并不是“天使痕迹”,而是一条条血口、一道道伤痕……
张跃回忆,支援期间,在医疗队接管的病区有一家“祖孙三代”:98岁高龄的老婆婆、79岁的女儿和46岁的外孙女,经过医疗队的精心救治,三人全部治愈康复。“出院那天,一家三口与医疗队员们依依惜别,握住医疗队员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还有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血氧饱和度一度降低到60%左右,在死亡线上徘徊时,是医护人员们拉住了他的手。撤掉呼吸机那一刻,患者用尽全身力气向白衣天使们竖起了大拇指。“那一刻,我们的护目镜模糊了,不知是泪水还是汗水模糊了双眼。”
难忘快递小哥自掏腰包送来水饺
在武汉时,医疗队领队赵长久书记说:“从大局来看,每一次死亡只是一个数字的更换,但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每一个生命都是百分之百。我们是医生,我们不能放弃,只要还有最后一线希望,我们都会坚持,这种守护是值得的。”
如今虽然支援结束了,但发生在武汉的一幕幕却永远留在每一个队员的记忆中。“我时常会想起武汉的顺丰小哥,因为怕我们吃不惯湘菜,自掏腰包给我们买水饺送来;转移驻地的时候,附近的居民不知从哪里知道的消息,纷纷从窗户探出头来,大声喊着辛苦了!谢谢你们!为一位患者进行核酸检测时,阿姨怕咳嗽传染我,让我一定站在她后面;三八节那天,一位患者说,今天你们过节,我给你们唱首歌吧。”每当回想起这些,张跃常常感动得泪流满面。张跃说:“人们常说,我们是英雄,其实,我们只是普通的医护工作者。救死扶伤,这本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从不停歇与死神的抗争,是我们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