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日报4月21日讯 目前,针对绥芬河口岸境外输入的病例,重症和普通确诊者被送到牡丹江两家医院进行救治,轻症患者则留在绥芬河当地,其中还有一大部分留置观察人员。
“我的工作就是快速对所有入境人员进行筛查检测,根据情况决定分流到牡丹江还是留在当地治疗,同时每天还要排查留置人员,发现疑似病例。”20日,哈医大一院援助绥芬河医生陈国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入关人数最多的几天几乎连轴转
今年45岁的陈国林,是哈医大一院感染科副主任,2月初,他赴鹤岗进行了支援。“一共10天,主要是治疗重症患者。”3月31日,绥芬河防控形势严峻,他最先来到牡丹江安康医院支援,这里收治的都是境外输入新冠确诊病例。
随着入关人数不断增多,绥芬河前线压力越来越大。6日,作为专家组成员,陈国林又来到绥芬河市人民医院支援。“从6日到9日,那几天也是入关人数非常多的几天,我几乎都是连轴转。”陈国林说,随着8日绥芬河口岸关闭,紧张的工作状态才逐渐缓解。
在他看来,因为所有入境人员都集中在绥芬河,筛查、检测,他必须练就火眼金睛,把住第一道关,不能让一个疑似病例因疏忽溜走。
快速筛查检测按病情分流转治
因为绥芬河当地的医疗条件不能收治所有新冠患者,所以,对所有入境人员进行筛查检测非常重要。在专家组成员没有到来之前,由于当地的医疗人员大多不是传染科专业,有一定限制,一些设备也很陈旧,出结果比较慢,加之当地居民有因发热来就诊,无法判断是感冒还是“新冠”,对病情分类判断困难。“专家组成员到来后,这种局面基本缓解了。”陈国林说,专家组成员参与病情的筛查、诊治,以及给出治疗方案等,同时还包括制定工作流程和确诊转运流程。
按照陈国林的说法,目前,经过对现有入境人员的筛查和检测,已经有300多名普通型和重症患者被送到牡丹江,绥芬河人民医院有45名轻症患者,还有几百名留置观察人员。
检测疑似病例需要火眼金睛
“对一些疑似病例和留观人员的检测和确诊非常困难。”陈国林说。
6日,在医院收进的入境人员中,通过检测,有5名疑似人员肺部CT显示程度比较严重,但是核酸检测是阴性,同时也符合一些流行病学的特征,一时不能马上确诊。陈国林通过影像学多次判断,并仔细询问5名人员的病史,判断是典型的新冠患者,事后5名人员核酸检测都成阳性。“其中有一名疑似患者后来病情比较严重,出现呼吸衰竭,被送到牡丹江进行救治。”陈国林说。
对于这次来到绥芬河支援,陈国林坦言:家里人已经很习惯了,父母、妻子和孩子都适应了,“也不是特别担心。”陈国林说,2014年,他赴利比亚支援,当时8岁的儿子和班主任非常骄傲地说,“我爸爸是英雄,他去战胜埃博拉病毒了。”
“如今上初三了,进入青春期了,不像以前那样爱说话。但是他和他妈妈说,‘我非常崇拜我爸爸’。”陈国林期待,他所救治的患者都能够很快康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