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5日讯(记者 王春颖) “这场疫情大考,为教育战线的所有师生提出了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对待生命?我们该如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小组讨论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伍辉建议,在基础教育中落实“生命教育”,把生命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伍辉代表表示,此前在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中指出: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开展课外阅读。“这是近年来教育部公开文件中首次提到‘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成为与爱国主义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并列的教育内容,一是说明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二是要求我们加强它的切合度和实践性。”伍辉代表说,“生命教育”不是新生概念,但是社会和家庭对它还不够重视,学校对它的研究还不够成熟,整体上对它的实践还在萌芽期。
伍辉代表表示,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形成科学的生命观,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她说:“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作为一种教育行动,也越来越多地在学校产生;但是生命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其性质、地位、目标、内容,资源开发和师资配备都尚处在初级阶段,很不成熟。对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缺乏系统有机的整合。”
对此,伍辉代表建议,一是把生命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二是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三是加强社会宣传。四是建立生命教育基地。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