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6月8日讯 由黑龙江省政府和国务院国资委共同举办的“深化国企改革,助力龙江振兴”视频会议8日下午举行。自2010年开始,我省频频举行有关央地合作的“鹊桥会议”,签订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合作项目,让央地合作之花竞相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强调,驻省央企要积极与地方协同发展、融合发展。这又为龙江与央企深化合作、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趋势与政策相作用,资金与资源相结合,科研与技术相碰撞,央地合作的金字招牌正在黑土地上熠熠生辉。
央地携手聚焦“高大上”产业项目
央地合作一出手,瞄准的必然是尖端领域。
燃气轮机产业园堪称我省与央企合作的成功范例。
2012年,中船重工、703研究所与我省联手打造燃气轮机产业园,目的是充分利用中国船舶集团公司装备制造优势和黑龙江省科研院所、高校的资源优势,形成产学研一体的强大产业链条,切分民用燃气轮机领域的大蛋糕。为此专门成立的中船重工龙江广瀚燃气轮机有限公司,是产业园的领军者,公司生产的首台国产海上平台用25MW双燃料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已在渤海某石油平台累计运行超4000小时,打破了国际垄断,提高了核心能源装备自主化水平。
龙江科技,可以入海也能登天。哈尔滨航天恒星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黑龙江省、航天五院和哈尔滨市四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背景下成立的高科技企业。
哈尔滨航天恒星总经理梁志国介绍,自成立以来,公司充分发挥航天科技集团的资源与技术优势,以天空地一体化应用技术为核心,结合我省资源禀赋,积极开展国家级产业项目申报,大力发展黑龙江省北斗导航及卫星遥感应用产业。自成立以来,累计为黑龙江申请产业补贴1.5亿余元,项目建设总规模超过5亿元。
6月的大庆市龙凤区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作为省百大项目、大庆和我省“油头化尾”头号工程,该项目计划总投资41.8亿元。预计到今年10月,大庆石化原油实际加工量将达到1000万吨,具备“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规模,成为大庆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中坚力量,大庆“大炼油”的产业梦想将变为现实。
一个个高大上的产业项目,都是我省与央企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长时期实现深化合作、深度融合的重要标志。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我省与央企频频对接,仅在2016年9月就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签署了4个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深化改革扎根黑土谋求大发展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头戏。
2014年,由央企中林集团和绥芬河友谊木业投资25.5亿元合作建设了国林木业城。央企搭建平台、引入资金,民企聚拢成拳、集体唱戏的模式,吸引了59家中小型木材加工企业,原料、技术可以在园区内共通共享,商贸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技术流高度融合。2019年,国林木业城园区实现营业总收入72亿元,工业产值30亿元,利税总额1亿元,解决就业人员2000余人。
隶属于中国兵工集团的哈尔滨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哈一机”),旗下拳头产品“蟒式地形车”有很好的民用前景。2015年,哈一机以“蟒式地形车”研发团队为主,试水混合所有制改革,获得我省的大力支持。2016年12月31日,北方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2017年6月8日正式挂牌,一个仅有13人、平均年龄才30多岁的管理团队与公司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一年多后,“蟒式地形车”已经独霸国内市场。
哈尔滨航天恒星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也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范例,在2016年引入本地资本完成股权多元化改造后,形成了央企控股、地方参与的股权架构,不但惠及地方发展,也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地方发展的触手。
国企与民企携手,地方与央企“混血”,国有企业改革大步向前,既放大了国有资本功能,又支持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为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践行责任为龙江抗疫保驾护航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2020年春节期间,疫情突如其来,驻我省央企挺身而出,积极承担起抗击疫情保障者的角色,发挥防疫复产“国家队”作用。
——22家主力央企热电联产企业多措并举增加煤炭储备,为百姓居家防疫提供“暖屋子”。
——保障网络通信安全畅通,邮政快递及时顺畅,强化金融服务。央企金融机构积极参加百大项目政银企对接,意向签约2510亿元。
——积极支持纳入再贷款全国性名单和中小企业稳企稳岗基金名单的企业,为32户企业发放再贷款15.29亿元,为101户企业发放其他贷款149.37亿元,为212家中小企业发放贷款9.7亿元。
——切实履行社会责任,82户央企挖掘就业岗位2465个,21户制造业央企通过各种渠道新增就业人员1670名。
疫情发生后,驻我省央企成为抗击疫情中一支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大庆油田、大庆石化、哈石化等工业领域重点企业及电力热力供应、邮政通信领域驻我省央企,始终坚持生产运行,发挥带头作用。中粮生化肇东公司、昊华化工等企业提前复工,开足马力生产,保障了防疫物资供应。146户规上工业央企克服困难于3月18日全部复工复产,比当日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高近6个百分点。
一季度,规上工业央企有55户实现营业收入增长,占比37.7%,比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占比高4.7个百分点。哈电集团、一重集团等重点央企逆势上扬,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为稳住我省经济基本盘发挥了较好作用。
身为“国家队”的央企扎根地方,收获双赢硕果。相信乘着此次央地合作的浩荡东风,双方携手,结伴而行,融合发展,将开启龙江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