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18日讯 在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参与者。这不,近日,8名“90后”大学生志愿者在兴隆镇抗“疫”一线,冲锋在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出“90后”的责任与担当。
6月初,牡丹江市进一步扩大核酸检测范围,胜利村是兴隆镇辖区的一个行政村,率先开展了咽拭子采集工作,兴隆镇防疫指挥部为提高被检测人员信息录入效率,利用二代身份证识别系统直接识别身份信息进行录入,由于需要熟练地计算机操作,这项工作更适合青年人,胜利村的8名大学生志愿者便主动请缨,经过镇指挥部的培训,他们穿上防护服冲锋到了核酸检测工作第一线。在采样现场,他们耐心询问村民,认真核查录入信息,仔细粘贴试剂标签,做好每一个环节,避免出现差错,全力配合医护工作人员的采样进度,胜利村500人的采样工作,2个小时就基本结束了。
由于录入信息人员紧缺,胜利村的这8名大学生志愿者申请和镇政府工作人员一起到各村进行咽试子采集工作。而兴隆镇待咽拭子采样的常住居民有一万多人,时间短,任务重。每天六点半,志愿者们必须到采样点开始准备工作,如果采样点人口较多,就要一直不停地询问、录信息,腰坐酸了,嗓子喊哑了,眼睛也疲劳了,但为保证医护人员的采集效率,他们一刻也不敢松懈,经过5天披星戴月的不懈努力,成功完成了18个采集点10874名人员的采样工作。
据了解,这8名大学生志愿者分别是八一农垦学校的张旭、姜春晖,牡丹江技师学院张雪,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刘雪萍,牡丹江医学院张琪,牡丹江师范学院王政鑫,江苏理工学院李佳瑞,四川西南航空专修学院的张凯宁,他们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信息录入工作,而且还得到了兴隆镇机关干部、医护人员的肯定和赞扬。在接下来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还会继续全力以赴,以实际行动担使命,谱写一首当代大学生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