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齐齐哈尔依安县:产业扶贫带来的幸福生活
2020-06-22 15:44:32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6月22日讯 “半亩园一亩薯百只鹅,带来了幸福新生活”,这是依安县贫困群众编传的顺口溜,让说者开心,听者高兴。

  在中心镇向阳村脱贫户韩光华家里,一盆盆鲜花已经盛开,满屋飘香。尽管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春天的节奏,却不能阻止韩大娘脱贫致富的脚步。在市第一医院选派到向阳村第一书记王维的帮助下,韩大娘外卖“半亩园”农产品,到佳之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务工,不再为脱贫后的“来钱道”犯愁。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全县上下鼓足‘依安一户不脱贫就食不甘味,依安一日不发展就寝不安席’的工作干劲,向贫困宣战,创新实施多种扶贫脱贫政策,特别是推出‘半亩园、一亩种薯、百只鹅、千袋菌+乡村自有特色产业’巩固提升工程等‘五大工程’,这些扶贫产业组合拳实现了多层覆盖、交叉覆盖、全面覆盖,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脱贫质量更高、成色更足。”依安县委书记李拥军说起县里的扶贫产业如数家珍。

  如今,在王维的积极协调推动下,市第一医院通过帮助农民销售“半亩园”农产品,带动80余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200余元,助力全村166户贫困户全部顺利脱贫。

  “2019年,通过‘半亩园’带动了全县9897户贫困户种植面积6249亩,实现人均增收392元。”依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长龙介绍。

  产业扶贫是扶贫工作的“重头戏”,也是实现贫困群众由“输血”变“造血”的重要动力源,“一棋走活,满盘皆活”,依安县向构建产业扶贫大格局聚焦发力,通过深入实施“半亩园、一亩种薯、百只鹅、千袋菌+乡村自有特色产业”巩固提升、光伏发电扶贫长效保障、金融扶贫撬动、培训就业带动和资产收益带贫增收“五大工程”,建强以带贫益贫增收的产业基地联盟,建立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逐步致富的长效机制,产业扶贫质效明显提升。2019年,全县贫困户除土地收入外,年人均产业增收达到1177元。

  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依安县以真心、真情、真劲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在依安县大华笨鹅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春华介绍说:“今年合作社计划养殖大鹅10万只,采取‘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为农户提供优质脱瘟鹅雏、鹅全程防疫、饲料配比、成鹅销售、种鹅养殖技术等方面的服务,解决农户养殖无技术、销售无渠道等问题,今年将带动700多户贫困户增收。”

  解放乡双龙村贫困户边玉林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我和老伴身体都不好,这大鹅养殖还可以入股代养,政策好啊!2019年就多赚了500多元呢,今年还想多入点股呢!”为鼓励贫困户养鹅增收,依安县针对贫困户自养大鹅每只补贴10元,对养殖大鹅2000只以上的合作社,年孵化5万枚以上鹅种蛋的孵化场,免费发放小鹅瘟疫苗,有效地带动了贫困户和养殖大户发展鹅产业,确保扎实脱贫。2019年,全县8821户贫困户养殖大鹅90万只,户均增收938元。

  依安县春城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是国家农业专业合作示范社,带贫益贫领军作用突出。在红星乡、新发乡、新屯乡等乡镇种植马铃薯11000亩。合作社理事长胡春城向记者介绍,合作社通过“一亩种薯”带动贫困户脱贫,累计实现分红资金1692.53万元,年实现人均增收350元,年带动贫困户数量占全县总数量的97.7%。合作社从整地、播种、收获到储运的整个生产周期,还优先给贫困户安排就业岗位,贫困人口就业增收50余万元。

  太东乡山湾村贫困户辛德龙特别有感触地说:“我们贫困户这几年可没少借马铃薯的光啊。每户家庭按人头入股本金500元,秋收后除了本金,每人最低分红350元,去年我家分红1750多元,再加上我自己的努力,现在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责任编辑:张广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