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搜 索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七月稻花香,村民务工忙——“足迹·决战脱贫攻坚龙江答卷”
2020-07-20 11:03: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郑通 迟亦达 刘星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7月20日讯(记者 郑通 迟亦达 刘星驰)“乡亲们跟咱干,收入不算低,待遇还有保障,不信你去车间随便打听!”高文峰自信满满地说。

巴彦县孔庙乡贫困户庞财正在生产车间工作。东北网记者 迟亦达 摄

  坐落在巴彦县华山乡的哈尔滨高氏禾田米业,是一家稻米深加工企业。高文峰作为负责人,说起话来底气十足。

  生产车间就在办公楼后面。墨绿色的地板上,加工设备一字排开。洁白的米粒,正通过金属和透明管道簌簌地筛下来,米香沁人心脾。

生产车间。东北网记者 郑通 摄

  装卸车间里,一个戴鸭舌帽干得正起劲的身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我叫庞财,来这儿干装卸已经五年了。”他说,“一个月能挣个五千左右,挺知足的!”庞财是巴彦县龙庙乡人,算是“跨乡务工”。“俺这一天能装七八个捞子(大拖车),一车30吨左右。早上七点干到晚上六点,中午能休一个点,并不觉得有多累!”

高氏禾田总经理高文峰。东北网记者 迟亦达 摄

  到企业务工赚钱,已成为当地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去年有15个贫困户在咱这儿务工,今年是13个。他们有在流水线上的,有在装卸队的,还有的是农闲来打零工。”高文峰介绍道。再就是,企业和贫困户实施订单经营合作,比如种子、化肥、农药等生资以低于市场价发放,到秋天时候高价回收稻米。凡是入股参加合作社的,年底都能拿到分红。

大米品类。东北网记者 郑通 摄

  “咱这下边共有四个合作社,所有水稻来自订单,总共订单量在20万亩左右。”高文峰说。

  离开时,一条水泥路两旁,喝饱了水的稻秧正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空气中弥漫着稻花香。

  据了解,高氏禾田米业共在全县带动2500多户村民,户均增收超千元。

责任编辑:李玥

【专题】聚文明力量 促乡村振兴

【专题】足迹·决战脱贫攻坚龙江答卷

【专题】黑龙江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