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7月28日讯 记者日前在今年第二次大兴安岭地委委员扩大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获悉,近三年来,全区上下始终将森林防火作为“第一件大事、第一位任务、第一项职责”,坚持靠前驻防、精准扑救,做到责任落实、宣传教育、预防措施、扑火准备、火灾扑救到位,取得了“人为火不发生,雷击火不过夜”的骄人战绩,实现了由“防不住”向“零发生”的重大飞跃。从2018年至今,全区共发生雷击森林火灾109起,均在短时间内扑灭,平均林地过火面积仅为1.86公顷。
今年7月以来,受极端天气影响,干雷暴活动极为频繁,全区日均落雷近3000次,单日落雷最多达1.2万次,共引发41起雷击森林火灾,仅7月15日一天就集中爆发16起。大兴安岭森林防火指挥部科学决策,各县、市、区、林业局行动迅速,各部门单位联动配合,各扑火队伍敢打善战,将火灾全部扑灭在初发阶段,切实维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安全。
作为国家一类森林火险区和三大雷击火高发区之一,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易发难控。三年来,林区拟定了“人为火不发生,雷击火不过夜”的目标,地委、行署、林业集团公司主要领导躬身垂范,亲力亲为,森防工作高效推进。坚持“刀尖向内”,开展“室外吸烟、乱扔烟头专项治理”“公路铁路道口火源管理”“防火站点火源管控”等活动,严控火源;坚持“小题大作”,紧盯防火罩、吸烟室、储灰池、应急水源等细节,落实落靠防范措施;坚持“鸡蛋里挑骨头”,开展“野外火源专项治理行动”,建立野外作业点、重点风险隐患部位、隐患排查整改“三本台账”,实行跟踪管理,动态销账,彻底消除林内火险隐患。
三年来,大兴安岭坚持“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积小胜为大胜”,善作善成,久久为功,连续三年打赢平安清明、五月攻坚、六月决胜、金秋保卫“四大战役”,夺取森防全胜。工作中,他们“人为火和雷击火”双防并重,严密防范人为火的同时,运用高科技手段开展“追雷行动”,依托三维雷电监测系统,精准测算雷电发生的时间、方位和强度,通过部门联动机制,科学分析、精准研判、严密监控,利用机动车巡护队、快速扑火突击队、无人机和航空消防飞机,及时核查落雷区域,靶向定位、快速处置,确保小火不成大灾。
坚持政企合力抓防火。机构和林业改革后,大兴安岭全区上下坚守森林防火“一盘棋”思想,创建了“政企联合、防扑一体、协同作战”的森林防火体制机制,加强政企、战区、林农和协作单位“四个联防”体系。为提升森防效率,大兴安岭科学实施队伍、飞机、装备、指挥“四靠前”。高火险期内,将扑火队伍靠前布防到高火险区域,根据火险等级差异进行“北兵南调”和“南兵北调”,有效缩短进兵里程,提升了扑火运兵效率。同时将航空消防飞机靠前驻防到呼中、塔源、图强、椅子圈,确保作业半径在100公里以内,提升了飞机使用效率。大型装备随队伍靠前部署在高危火险区,形成了以航空消防飞机吊桶、化学灭火为主,大型机械设备开设阻隔带为辅,地面队伍快速跟进扑救,空地协同,多元立体作战,切实做到“打早、打小、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