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报8月11日讯 黑龙江省博物馆品牌内容“赏文听物‘云’探龙博”系列活动,如今已推出了140余期。记者看到,敖拉氏家谱、辽代大安七年题记石刻、双鱼纹大铜镜、十二生肖人形猴俑等文物纷纷上线,惹得观众们欣喜留言:“每一期都会看,线上了解国宝们的前世今生,涨知识了!”
自3月中旬上线以来,“赏文听物”可谓期期给力,每一样文物都能勾起观众了解历史的兴趣。其中,1974年在黑龙江省阿城新华乡出土的双鱼纹大铜镜,直径43厘米、重12公斤,目前居全国已发现的金代铜镜之冠;现收藏于省博物馆的十二生肖人形猴俑,其年代为唐代,通体呈褐色、陶制立式,作拱手状;于绥滨中兴金代墓群七号墓出土的玉鱼,现为国家一级文物。它由一块墨玉双面精雕而成,十分传神,在目前发现的金代玉器中属相当优秀的作品。
每一件文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让文物更加鲜活。黑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佟国波表示,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省级综合性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在疫情期间,为了满足观众的文化需求,精心策划推出“赏文听物‘云’探龙博”系列活动,让讲解员们以音频的形式向大家展示黑龙江地域文化,以及省博物馆的精品馆藏文物。该系列活动在省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和官方网站一经上线,便收获了绝佳口碑,成为“文化界新网红”。
据悉,“赏文听物”前100期的内容涵盖历史文物及自然标本,而此后的40余期内容更加丰富。对此,观众们纷纷点赞:“一天听一期,越来越上瘾。”佟国波表示,黑龙江省博物馆将继续结合本馆资源,为观众提供更多“云”游博物馆的渠道。
责任编辑:宋蔚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